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32,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焚林而田
焚林而畋
焚薮而田
反其道而行之
犯而不校
犯而勿校
泛泛而谈
返瑟而弦
缓辔而行
画地而趋
候暖而止
华而不实
赍志而殁
极而言之
及锋而试
《國語辭典》:焚林而田  拼音:fén lín ér tián
烧毁山林以猎取野兽。比喻索取一空,不留馀地。《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汉。刘向《说苑。卷一三。权谋》:「焚林而田,得兽虽多而明年无复也。」也作「焚林而畋」。
《國語辭典》:焚林而畋  拼音:fén lín ér tián
焚毁山林以猎取野兽。比喻索取一空,不留馀地。宋。秦观 李训论:「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渔,明年无鱼。」也作「焚林而田」。
《漢語大詞典》:焚薮而田(焚藪而田)
同“ 焚林而田 ”。 薮,林薮。吕氏春秋·义赏:“焚藪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漢語大詞典》:反其道而行之
采取跟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國語辭典》:犯而不校  拼音:fàn ér bù jiào
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论曰》:「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也作「犯而勿校」。
《漢語大詞典》:犯而勿校
见“ 犯而不校 ”。
《國語辭典》:犯而不校  拼音:fàn ér bù jiào
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论曰》:「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也作「犯而勿校」。
《國語辭典》:泛泛而谈(泛泛而談)  拼音:fàn fàn ér tán
浮浅平淡的言论。如:「演讲时必须把握重点,不能泛泛而谈。」
《高级汉语词典》:返瑟而弦
换瑟而弹奏
《高级汉语词典》:缓辔而行
信马由缰地慢走
《國語辭典》:画地而趋(畫地而趨)  拼音:huà dì ér qū
在地上作画轨迹,使人循迹而行。后比喻被礼法约束而自苦。《庄子。人间世》:「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分类字锦》:候暖而止
唐无名氏秋霜赋候暖而止乘寒则飞
分类:
《國語辭典》:华而不实(華而不實)  拼音:huá ér bù shí
只开花而不结果。比喻虚华而不切实际。《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汉。王充《论衡。书解》:「夫人有文质乃成,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
《國語辭典》:赍志而殁(齎志而歿)  拼音:jī zhì ér mò
心愿未能达成而死去。《封神演义》第九九回:「方图协力同心,忠义志坚,欲效股肱之愿;岂意阳运告终,赍志而殁。」也作「赍志没地」。
分類:怀抱志愿
《漢語大詞典》:极而言之(極而言之)
谓把话说到尽头。 明 袁宏道 《与仙人论性书》:“神者变化莫测,寂照自由之谓……极而言之,亦是心形鍊极所现之象。”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说这个话是极而言之,把问题讲透。”
《國語辭典》:及锋而试(及鋒而試)  拼音:jí fēng ér shì
趁著军队士气旺盛时使用军队。语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后指趁著有利时机,果断而行。也作「及锋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