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8,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翻阅
翻译
翻译
鸦翻
掀翻
翻动
翻白
花翻
天翻
一翻
翻翠
翻澜
海翻
翻倒
翻异
《高级汉语词典》:翻阅
翻阅
《國語辭典》:翻译(繙譯)  拼音:fān yì
将某种语言文字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也作「翻译」。
《國語辭典》:翻译(翻譯)  拼音:fān yì
1.将某种语言文字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文明小史》第二回:「亏得柳知府能言惯道,不用翻译,老老实实的用中国话攀谈了几句。」也作「翻译」。
2.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这组密码我翻译不出来。」
3.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洋务局里的翻译是现成的,立刻拿铅笔画了封外国字的差人送去。」
《高级汉语词典》:翻译
用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另一种语言文字的内容;亦指专职翻译工作的人
《漢語大詞典》:鸦翻(鴉翻)
鸦鸟翻飞。 唐 陶岘 《西塞山下回舟作》诗:“鸦翻枫叶夕阳动,鷺立芦花秋水明。” 宋 范成大 《秭归县》诗:“峻壁鸦翻倦,高畬麦秀迟。” 宋 陆游 《晓坐》诗:“空槖时时闻鼠嚙,小窗一一送鸦翻。”
分類:鸦鸟翻飞
《國語辭典》:掀翻  拼音:xiān fān
1.掀起翻倒。如:「他与对方谈判破裂,愤而掀翻桌子。」
2.翻腾、推翻。如:「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竟然把整个场面掀翻了。」「革命军的英勇,掀翻了腐烂的清室王朝。」
《國語辭典》:翻动(翻動)  拼音:fān dòng
改变原来的位置或样子。如:「藏东西处的泥土甚为新鲜,显是有人翻动过,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漢語大詞典》:翻白
翻白眼。病危状。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狄梁公:“於是两眼为赘所縋,目睛翻白,痛楚危亟,顷刻将絶。”
《骈字类编》:花翻
唐 无名氏 点绛唇 莺踏花翻,乱红堆径无人扫。
《骈字类编》:天翻
唐 李商隐 燕台四首 春 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翻迷处所。
《漢語大詞典》:一翻
一番。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四折:“你这一翻説话,都是那六宫中盼望之情。”
分類:一番
《韵府拾遗 寘韵》:翻翠
王祯芟麦歌粒饱芒森密如彗顿失前时浪翻翠
《漢語大詞典》:翻澜(翻瀾)
波澜翻卷。 唐 李贺 《巫山高》诗:“碧丛丛,高插天, 大江 翻澜神曳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见 吴道子 画水,在佛殿后樑短壁上。波涛汹涌,翻澜骇沫,仰视之,目为之眩。”
分類:波澜翻卷
《漢語大詞典》:海翻
指南方沿海区域,秋天由飓风造成海潮侵入陆地的灾害。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沓潮者, 广州 去大海,不远二百里,每年八月,潮水最大。秋中復多颶风,当潮水未尽退之间,颶风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涛溢岸,淹没人庐舍,荡失苗稼,沉溺舟船,南中谓之沓潮,或十数年一有之……俗呼为‘海翻’。”
《漢語大詞典》:翻倒
(1).犹翻转。形容在狂喜或惊惧中不能自持。 唐 杜甫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诗之二:“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仇兆鳌 注:“翻倒,翻喜为悲也。”
(2).犹推翻,推倒。《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管军官放钱违例,多要利息及翻倒文契者,詔书到日,尽行倚阁。”
(3).倾覆,倒下。《三侠五义》第十九回:“一声呐喊,将他翻倒在地,打了二十。” 巴金 《新生·五月二十七日》:“一辆载砖瓦的小车翻倒在地上,推小车的人在那里用力,想把车子弄起来。”
(4).犹反复。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四出:“大士 鱼篮 点化的时候,若是一把扯住他,也省得后来许多翻倒。”
《漢語大詞典》:翻异(翻異)
(1).谓事后改变主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陆太尉 诣 王丞相 咨事,过后輒翻异。”魏书·咸阳王禧传:“时 扬州 降 衍 ,兵武既众, 衍 将 湛僧珍 ,虑其翻异,尽欲杀之。”
(2).犹翻案。 宋 龚鼎臣 东原录:“时 黄中 通判 滨州 ,亦有公累被劾,数翻异,朝廷遣御史 丁翊 往制勘。”《元典章·刑部五·检验》:“若便抑令被告行凶人於正犯人下画字,以后鞫问得却係他人,则异日必指原非正犯,以为翻异之阶。”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有 薛继贤 者,杀人狱成,省中覆覈,则诡辞翻异。”
(3).异议。明史·颜继祖传:“且九卿、臺諫止选郎传语,有唯诺,无翻异,何名会推?”
(4).指各行其道。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顾余为革命故,不得不与 俞先生 翻异,率高材生三十餘辈退学至 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