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卷腾(捲騰)
翻腾。 梁启超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其风潮直驰捲腾,溢於 欧洲 以外之天地。”
分類:翻腾
《國語辭典》:波澜(波瀾)  拼音:bō lán
1.波浪、波涛。《文选。刘桢。杂诗》:「安得肃肃羽,从尔浮波澜。」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比喻世事或人心的起伏变化。《晋。陆机。君子行》:「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三:「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3.比喻文章气势壮阔。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唐。方干 越中逢孙百篇诗:「上才乘酒到山阴,日日成篇字字金;镜水周回千万顷,波澜倒泻入君心。」
《國語辭典》:滚滚(滾滾)  拼音:gǔn gǔn
1.形容翻涌浮沉的样子。如:「波涛滚滚」、「滚滚红尘」、「黄沙滚滚」。也作「混混」、「衮衮」。
2.形容水沸腾。《红楼梦》第八回:「『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著来。快上炕来坐著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3.繁多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九三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
《國語辭典》:腾腾(騰騰)  拼音:téng téng
1.气体盛大上升的样子。如:「山中雾气腾腾,景物忽隐忽现。」
2.动作迟缓的样子。如:「就要来不及了,你还慢腾腾的收拾行李。」
3.旺盛的样子。如:「杀气腾腾」。
4.悠閒懒散的样子。唐。李中〈秋日途中〉诗:「信步腾腾野岸边,离家都为利名牵。」
5.拟声词。形容击鼓的声音。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立部伎〉:「戢戢攒枪霜雪耀,腾腾击鼓风雷磨。」
《漢語大詞典》:九回(九迴,九廻)
亦作“ 九迴 ”。
(1).多次翻转或萦绕。多形容愁思起伏,郁结不解。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如仁夕惕之志,中夜九廻。” 宋 欧阳修 《黄溪夜泊》诗:“ 楚 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2).迂回曲折。《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陇头流水歌辞》:“西上陇阪,羊肠九回。” 明 何景明 《自武陵至沅陵杂诗》之五:“脩阪接飞翼,百步仍九廻。”
(3).用以形容波浪翻腾起伏。 唐 杨巨源 《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诗:“九回紆白浪,一半在青天。”
《國語辭典》:汹涌(洶涌)  拼音:xiōng yǒng
1.水流腾涌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彭湃。」《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波逢汹涌,濆滂沛兮。」也作「汹涌」。
2.形容气势盛大。如:「汹涌的民主潮流,一举冲垮了东欧共产国家的铁幕。」也作「汹涌」。
3.喧闹。如:「中国餐馆只要客人一多,就会显得人声汹涌,好不热闹!」也作「汹涌」。
《國語辭典》:汹涌(洶湧)  拼音:xiōng yǒng
1.水流腾涌的样子。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也作「汹涌」。
2.形容气势盛大。唐。黄滔〈融结为何岳赋〉:「刚柔随之而汹涌,嗜欲继之而隆崇。」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努目向人,势甚汹涌。」也作「汹涌」。
3.喧闹。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碧碧》:「有翁媪,率男妇六七辈,直入草堂,汹涌叫骂。」《二十载繁华梦》第九回:「及到了门前,已听得楼上人声汹涌,巴不得三步登到楼上。」也作「汹涌」。
4.动荡不安。元。罗贯中《风云会》第四折:「我想五代乱离,人心汹涌,今圣人一出,群妖顿息,不图从此得见太平也。」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十四。国事类。石亨奸党》:「事虽传闻,信实显著,人心汹涌,中外危疑。」
《國語辭典》:鼎沸  拼音:dǐng fèi
比喻声势汹涌或时局动荡不安,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三国演义》第一七回:「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
《國語辭典》:澜翻(瀾翻)  拼音:lán fān
波涛翻腾。比喻文章或说话的气势雄壮,变化激烈诡奇。唐。韩愈 记梦诗:「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挈携陬维口澜翻。」宋。苏轼 题李景元画诗:「闻说神仙郭恕仙,醉中狂笔势澜翻。」
《漢語大詞典》:翻翻
(1).翻飞;飞翔貌。《楚辞·九章·悲回风》:“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文选·刘桢〈赠徐干诗〉》:“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 张铣 注:“翻翻,孤飞皃。” 唐 卢纶 《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积水深源,白鸥翻翻,倒影光素,于潭之间。”
(2).飘动貌;翻腾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经歷名山,芝草翻翻。” 唐 温庭筠 《南湖》诗:“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词:“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 赵朴初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曲:“看翻翻巨浪涌红旗,听訇訇众怒吼雄狮。”
(3).形容马疾驰。 唐 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翻翻走驛马,春尽是归期。” 宋 苏轼 《和王苏州侍太夫人观灯》之二:“翻翻緹骑走香尘,激激飞涛射火轮。”
《國語辭典》:飞翻(飛翻)  拼音:fēi fān
在空中飞翔。《文选。王粲。赠蔡子笃诗》:「苟非鸿雕,孰能飞翻。」《文选。沈约。和谢宣城》:「揆于发皇鉴,短翮屡飞翻。」
分類:飞翔翻腾
《漢語大詞典》:翻海
形容声响如海涛翻腾。 唐 韩愈 孟郊 《斗鸡联句》:“争观云填道,助叫波翻海。” 宋 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诗之五:“厉风翻海雪满天,百计逃寒息万缘。”
《漢語大詞典》:跳波
翻腾的波浪。 隋 薛道衡 《入郴江》诗:“跳波鸣石磧,溅沫拥沙洲。” 宋 苏轼 《送运判朱朝奉入蜀》诗:“似闻 嘉陵江 ,跳波吹枕屏。”《隋唐演义》第二七回:“ 北海 涵虚混太空,跳波逐浪遍鱼龙。”
分類:翻腾波浪
《國語辭典》:腾踊(騰踊)  拼音:téng yǒng
1.飞奔跳跃。《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乐我纯德,腾踊相随,虽灵沼之白鸟,孟津之跃鱼,方斯蔑矣。」《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2.物价暴涨。《史记。卷三○。平准书》:「如此,富商大贾无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平准』。」《汉书。卷七四。魏相传》:「今岁不登,谷暴腾踊。」
《國語辭典》:腾跃(騰躍)  拼音:téng yuè
1.上冲跳跃。《庄子。逍遥游》:「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文选。枚乘。七发》:「阳鱼腾跃,奋翼振鳞。」
2.物价暴涨。《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
3.活跃。如:「他今天容光焕发,精神腾跃。」
《漢語大詞典》:腾波(騰波)
(1).翻腾的波浪。 晋 左思 《蜀都赋》:“腾波沸涌,珠贝汜浮,若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
(2).谓在波涛中奔腾。
《漢語大詞典》:腾沸(騰沸)
(1).水翻腾涌出貌。 唐 李德裕 《灵泉赋》:“凡别墅五六,皆谓之平泉,实发源于此。观其涌不腾沸,淡然冽清,冬温夏寒,明媚可鑑。” 宋 韩拙 《山水纯全集·论水》:“言瀑布者颠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瀼腾沸,喷溅漂流。”
(2).指液体在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上下翻腾,产生气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叟奔入,则酒沸火腾……持向 安 曰:‘贪此生涯(扎紫姑)致酒腾沸。’”
(3).形容情绪十分激动。 清 谭嗣同 《致刘淞英书》:“不得已而强之,则血涌筋粗,百脉腾沸,岌乎无以为继。”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的母亲含着无限的悲哀,使他冷得毛骨悚然,而一转眼间,又觉得热血在全身中忽然腾沸。”
(4).比喻兴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世歷二 汉 ,朱紫腾沸,芟夷譎诡,糅其雕蔚。”
(5).形容人声喧腾。旧唐书·卢杞传:“臣昨者沥肝上闻,冒死不恐,冀迴宸睠,用快羣情,至今拳拳,未奉圣旨,物议腾沸,行路惊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昌龄:“奈何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 许地山 《公理战胜》:“我们底声音常是沦没在腾沸的人海里。”
(6).形容动荡不宁。后汉书·荀彧传:“自迁帝 西京 , 山 东腾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