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2,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骑羊
羊牛
牵羊
烂羊
饩羊
肥羊
羊胛
猪羊
羊脂
羊石
羊枣
一羊
羊质
万羊
羊舌
《漢語大詞典》:骑羊(騎羊)
典出 汉 刘向 列仙传·葛由:“ 葛由 , 羌 人也。 周成王 时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旦,乘木羊入西 蜀 。 蜀 中王侯贵人追之上 绥山 。 绥山 在 峨眉山 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復还,皆得仙道。”后以“骑羊”称得道成仙。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却恋 峨眉 去,弄景偶骑羊。”
分類:得道成仙
《骈字类编》:羊牛
诗见鸡埘下杂又见鸡桀下羊萨都拉诗村墟 鸡犬门巷出 牛
《漢語大詞典》:牵羊(牽羊)
史记·宋微子世家:“ 周武王 克 殷 , 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 武王 及释 微子 ,復其位如故。”后以“牵羊”、“牵羊肉袒”、“牵羊把茅”表示降服或用为降服的典故。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 蜀主 白衣、衔璧、牵羊,草绳縈首,百官衰絰、徒跣、舆櫬,号哭俟命。”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八:“已设牵羊礼,难为刑马心。”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与其作牵羊肉袒之断头将军,何如以败卒残兵而背城一战。”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尽 顺天城 之中,无不牵羊把茅,甘为贰臣者。若其不事异姓,躬自引决,縉绅之士,殆无一人焉。”
分類:降服
《漢語大詞典》:烂羊(爛羊)
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 长安 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烂羊”为典,指地位卑下者或滥授官爵。 唐 张说 《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王侯无种,屠狗起於将军;战伐有功,烂羊超於都尉。” 清 许承钦 《次韵赠邓孝威》:“屠狗可怜长结客,烂羊终日听封侯。” 清 王韬 《停捐纳》:“再閲数十年,将所谓官者,满街悉是,徧地皆然,烂羊续貂之誚,重见於今日矣!”
《國語辭典》:饩羊(餼羊)  拼音:xì yáng
用来当作祭品的生羊。《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国语辞典》:肥羊  拼音:féi yáng
肥美的羊。多引申为可从其中获得极大利益的人。如:「赵先生是我们公司的大客户,可要小心侍候,别让这只肥羊给跑了。」
《骈字类编》:羊胛
宋 欧阳修 谢观文王尚书惠西京牡丹 尔来不觉三十年,岁月才如熟羊胛。
宋 陈造 谢翟元卿诗卷见投 从君只比羊胛熟,得诗已可牛腰束。
元 袁桷 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分院上都二首 其二 毡屋起营羊胛熟,土房催顿马通乾。
《骈字类编》:猪羊(猪羊)
南北朝 无名氏 木兰辞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漢語大詞典》:羊脂
羊油。随园诗话卷十引 清 万光泰 诗:“羊脂数合米一匊,病父在牀惟噉粥。”
《骈字类编》:羊石
本草云实释名羊石子时珍曰羊石当作羊矢其子肖之故也
《國語辭典》:羊枣(羊棗)  拼音:yáng zǎo
君迁子的果实。参见「君迁子」条。
《骈字类编》:一羊
南史王固传见一鳞下其北史李谧传仲尼有言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 礼余以为隆政必须其礼岂彼一羊哉推此而论则圣人之于礼殷勤而重之
又赵温传子琰字叔起尝送子应冀州娉室从者于路遇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又过路傍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唐书韩愈传愈至潮州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是以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恶溪而祝之通金史李通传时梁山泺水涸先造战船不得进乃命 更造战船遂筑台于江上海陵被金甲登台杀黑马以祭天以一羊一豕投于江中召都督昂副都督富勒呼谓之曰舟楫以具可以济江矣 东观汉记甄宇拜博士每腊诏赐博士人一羊有大小肥瘦时议欲杀羊分肉宇因取瘦者自是不复争 列子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箠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使尧牵一羊舜荷箠而随之则不能前矣
《骈字类编》:羊质(羊质)
唐 刘兼 简竖儒 近日冰壶多晦昧,虎皮羊质也观光。
《漢語大詞典》:万羊(萬羊)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九:“相国 李德裕 为太子少保,分司 东都 。尝召一老僧问己之休咎。僧曰:‘非立可尽,愿结坛设佛像。’僧居其中,凡三日,谓公曰:‘公灾戾未已,当万里南行耳。’……因问:‘南行诚不免矣,然乃终不还乎?’僧曰:‘当还耳。’公讯其故。对曰:‘相国平生当食万羊,今食九千五百矣,所以当还者,未尽五百羊耳。’”后因以“万羊”为贵族之家饮食豪奢之典。 宋 陆游 《农家歌》:“君不见朱门玉食烹万羊,不如农家小甑 吴 粳香。”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向朝堂衮绣,万羊非泰,湖山絛褐,两鹤相随。”
《漢語大詞典》:羊舌
复姓。 春秋 时 晋 有 羊舌肸 。见左传·襄公十六年
分類: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