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2,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桑弘羊
吉羊
哑羊
维羊
玉羊
羊炙
羊公鹤
入羊
熟羊胛
羊侯
烧羊
羵羊
羊肩
羊面
大羊
《国语辞典》:桑弘羊  拼音:sāng hóng yáng
人名。(西元前152~前80)西汉洛阳人。武帝时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丞,总管天下盐铁,作平准法,以善理财著称。后以谋反被诛。
《國語辭典》:吉羊  拼音:jí xiáng
羊,古祥字。吉羊即吉祥。古鼎彝铭文中吉祥常作「吉羊」。
分類:鼎彝铭文
《漢語大詞典》:哑羊(啞羊)
佛教语。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 章炳麟 《〈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 金山 宗仰上人 向以禪定蛰居退閒,愍今之沙门,喜离文字,而谈实相,末流猥杂,不自堕於哑羊,则恣意为矫乱论。”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三章:“嗟乎!望吾慈母切勿驱儿作哑羊可耳。”参见“ 哑羊僧 ”。
《漢語大詞典》:哑羊僧(啞羊僧)
佛教语。指不知解悟的僧人。大智度论卷三:“云何名哑羊僧?虽不破戒,钝根无慧,不别好丑,不知轻重,不知有罪无罪,若有僧事,二人共諍,不能断决,默然无言,譬如白羊,乃至人杀,不能作声,是名哑羊僧。” 清 钱谦益 《叶九来〈锄经堂诗〉序》:“余今为哑羊僧。”
《韵府拾遗 阳韵》:维羊(维羊)
诗我将我享维羊维牛
《國語辭典》:玉羊  拼音:yù yáng
1.用玉雕琢成的羊。《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阮孝绪传》:「乳人怜其传重辛苦,辄窃玉羊金兽等物与之。」
2.相传为文教昌明时代所出现的祥瑞异兽。南朝梁。萧统 七契:「灵禽乐囿,仪凤栖堂,太平之瑞宝鼎,乐协之应玉羊。」
《國語辭典》:羊公鹤(羊公鶴)  拼音:yáng gōng hè
羊祜有鹤善舞,曾经向客称说此事,客试使驱来,羽毛散开却不肯舞。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比喻名实不副。《全唐诗。卷八○六。寒山诗》:「绳牵未肯行,锥刺犹不动;恰似羊公鹤,可怜生氃氋。」
分類:名不副实
《韵府拾遗 阳韵》:入羊
史记平准书又兴十馀万人筑卫朔方转漕甚辽远费数十百巨万府库益虚乃募民能入奴婢得以终身复为郎增秩及入羊为郎始于此
《漢語大詞典》:熟羊胛
新唐书·回鹘传下:“ 骨利干 处 瀚海 北……其地北距海,去京师最远,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亨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后用以比喻光阴快速流逝。 宋 欧阳修 《谢观文王尚书惠西京牡丹》诗:“尔来不觉三十年,岁月纔如熟羊胛。” 清 洪亮吉 《东檥舟亭探梅回》诗:“流光真慨熟羊胛,壮志欲餐生彘肩。”
《骈字类编》:羊侯
世说桓元下都羊孚时为兖州别驾从京来诣门笺云自顷世故暌离心事沦蕴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见笺驰唤前云子道子道来何迟即用为记室参军孟昶为刘牢之主簿诣门谢见云羊侯羊侯百口赖卿
《漢語大詞典》:烧羊(燒羊)
(1).指 唐 时士子登第或升迁时的贺宴。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烧尾:“ 贞观 中 太宗 尝问 朱子奢 烧尾事, 子奢 以烧羊事对之。”参见“ 烧尾 ”。
(2).经过烹调、作为食品的羊肉。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之一:“烧羊蒙珍惠,下逮童孺矣。”
《國語辭典》:烧尾(燒尾)  拼音:shāo wěi
1.唐时初拜官职的大臣,依例设宴献食,以表庆祝酬谢,称为「烧尾」。见《新唐书。卷一二五。苏镶传》。
2.唐代士子登第,必设盛筵欢聚,称为「烧尾」。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烧尾》。
3.比喻人显达。唐。许浑 晚登龙门驿楼诗:「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國語辭典》:羵羊  拼音:fén yáng
传说中土中的怪羊,雌雄不分。《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羵羊。」唐。杨烱〈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季桓子羵羊之井,推水石之祯祥。」
分類:土中精怪
《漢語大詞典》:坟羊(墳羊)
古谓土中所生之怪。史记·孔子世家:“ 丘 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閬,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裴駰 集解引 唐固 曰:“坟羊,雌雄未成者也。” 汉 张衡 《思玄赋》:“经重阴乎寂寞兮,愍坟羊之潜深。”
分類:土中裴骃
《骈字类编》:羊肩
宋 沈辽 送曾处善赴宝应尉 庵前菜茹常不厌,城里羊肩难数置。
《骈字类编》:羊面(羊面)
冷斋夜话毗陵承天珍禅师蜀人也巴音夷面真率不事事郡守忘其名初至不知其佳士未尝与语偶携客来游珍亦坐于旁守谓客曰鱼稻宜江淮羊面宜京洛客未及对珍辄对曰世味而如羊肉大美且性极暖宜人食守色变瞋视之徐曰禅师何故知羊肉性暖珍应曰常卧毡知之其毛尚尔暖其肉不言可知矣如明公治郡政美则立朝当更佳也
《骈字类编》:大羊
尔雅羚大羊□大麃牛尾一角𪊨大麇旄毛狗足
分类:大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