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罚(中罰)
轻重适中的刑罚。书·立政:“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 孔颖达 疏:“列用中常之罚,不轻不重。”
分類:刑罚
《漢語大詞典》:审罚(審罰)
谓刑罚分明。国语·吴语:“大夫 苦成 进对曰:‘审罚则可以战乎?’”新唐书·魏徵传:“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恶恶,审罚而明赏,无为之化,何远之有。”
分類:刑罚分明
《國語辭典》:挞罚(撻罰)  拼音:tà fá
鞭打的刑罚。唐。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诛求与挞伐,无乃不逡巡。」
分類:鞭打处罚
《漢語大詞典》:阴罚(陰罰)
冥冥之中的惩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即漏显诛,难逋阴罚。”
《漢語大詞典》:犯罚(犯罰)
犯法受罚。《宋书·乐志四》:“不胜釂祀诚,至令犯罚艰。君必欲加诛,乞使知罪諐。”
分類:犯法受罚
《國語辭典》:罚锾(罰鍰)  拼音:fá huán
罚款。为行政机关处分的行政罚。
《漢語大詞典》:逸罚(逸罰)
谓罚而失当。国语·周语上:“国之臧,则惟女众;国之不臧,则惟余一人是有逸罚。” 韦昭 注:“逸,过也。罚,犹罪也。”明史·邓玘传:“以久戍觖望,恣其下淫掠。大学士 王应熊 以乡里庇之, 玘 益无所惮。其死也,人以为逸罚云。”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时以 仁杰 未正典刑,谓 辽 主有逸罚云。”
分類:失当
《漢語大詞典》:制罚(制罰)
处罚。隋书·刑法志:“其以职员应罚,及律令指名制罚者,不用此令。”
分類:处罚
《漢語大詞典》:杖罚(杖罰)
(1).杖刑。魏书·常山王遵传:“ 宣武 詔令检 赵修 狱,以 修 佞幸,因此遂加杖罚,令其致死。”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公慕 唐 李大亮 为人,对上前申明律意,惟务裁减。又奏乞罢三班吏杖罚,请从赎论。”
(2).指施杖刑,拷打。新唐书·徐有功传:“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云笈七籤卷一○四:“父见大怒……欲杖罚之。”
分類:杖刑拷打
《韵府拾遗 微韵》:罚威(罚威)
荀子赏行罚威则贤者可得而进
《漢語大詞典》:罚直(罰直)
犹罚款。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法令:“内外百司吏属有公罪之轻者,皆罚直入官。每一直即二百文足,如赎铜之例。”
分類:罚款
《高级汉语词典》:举罚
揭发并处罚
《漢語大詞典》:极罚(極罰)
重罚。逸周书·命训:“极罚则民多诈,多诈则不忠,不忠则无报。”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宰人昏而进粥,有蝘蜓在焉,后举匕得之。 高祖 侍侧,大怒,将加极罚,太后笑而释之。”
分類:重罚
《漢語大詞典》:鞭罚(鞭罰)
鞭打惩罚。魏书·南安王桢传:“ 鄴城 有 石虎庙 ,人奉祀之。 楨 告 虎 神像云:‘三日不雨,当加鞭罚。’请雨不验,遂鞭像一百。”
分類:鞭打惩罚
《漢語大詞典》:罚愿(罰願)
亦作“ 罚愿 ”。 犹发愿。《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 文贵 对天来罚愿,对天罚愿与妻身。”《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出山罚愿度三千,寻遍阎浮未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