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35,分26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绣罗
罗纨
绿罗
陀罗
虞罗
罗生
娑罗
阿罗
罗之
罗氏
罗囊
罗公
罗幌
罗致
罗荐
《骈字类编》:绣罗(绣罗)
唐 杜甫 杂曲歌辞 丽人行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漢語大詞典》:罗纨(羅紈)
泛指精美的丝织品。战国策·齐策四:“下宫糅罗紈,曳綺縠,而士不得以为缘。”《淮南子·齐俗训》:“有诡文繁绣,弱緆罗紈。” 高诱 注:“罗,縠;紈,素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夫罗紈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 唐 杜甫 《园官送菜》诗:“点染不易虞,丝麻杂罗紈。”
《漢語大詞典》:绿罗(緑羅)
(1).绿色的绮罗。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紇那》披緑罗。”
(2).比喻绿水微波。 唐 张祜 《题于越亭》诗:“山衔落照攲红盖,水蹙斜文捲緑罗。”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杏腮轻粉日催红,池面緑罗风卷皱。”
(3).荔枝名。 宋 杨万里 《走笔谢吉守赵判院分饷三山生荔子》诗:“ 西川 红锦无此色, 南海 緑罗犹带酸。”自注:“ 五羊 荔子上上者名緑罗。”参见“ 緑萝 ”。
《漢語大詞典》:绿萝(緑蘿)
(1).绿色藤萝。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緑萝缘玉树,光曜粲相暉。”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四:“緑萝纷葳蕤,繚绕松栢枝。” 宋 孙觌 《小园春事》诗之一:“緑萝高张翠羽盖,苍巘中断青玉玦。” 元 赵孟俯 《桃源春晓图》诗:“ 桃花源 里得春多,洞口春烟摇緑萝。”
(2).荔枝名。亦名挂绿。 清 吴应逵 岭南荔支谱卷四:“挂緑、玉栏、金井,如夜光无价,非可以金钱得之……緑萝,即指挂緑也。”
(3).溪名。在今 湖北省 。 宋 欧阳修 《送田画秀才宁亲万州序》:“岁之仲春,自 荆南 西拜其亲於 万州 。维舟 夷陵 ,予与之登高以远望,遂游 东山 ,窥 緑萝溪 ,坐磐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欧阳公 謫 夷陵 时,诗云:‘江上孤峰蔽 緑萝 ,县楼终日对嵯峨。’盖 夷陵县 治下临峡,江名 緑萝溪 。自此上泝,即 上牢关 ,皆山水清絶处。”
《漢語大詞典》:陀罗(陀羅)
即陀螺。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景物略》:‘陀罗者,木製,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卓于地,急掣其鞭则转,顶光旋旋,影如不动也。’﹝按﹞ 宋 时儿戏物有千千,见武林旧事《道古堂集·妆域诗序》云:妆域者,形圆圜如璧。径四寸,以象牙为之,当背中央凸处置铁鍼,仅及寸,界以局,手旋之,使鍼卓立,轮转如飞,復以袖拂,则久久不能停,踰局者有罚。相传为前代宫人角胜之戏,如 宋 人所谓千千也。此皆陀罗之类。”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一进门儿,把眼前的这点儿差使她陀罗儿似的当了个风雨不透。”参见“ 陀螺 ”。
分類:陀罗陀螺
《國語辭典》:陀螺  拼音:tuó luó
一种木头制的圆锥形玩具。下端有铁尖,绕上绳子,急甩出去,落地后就能在地上直立旋转。
《漢語大詞典》:虞罗(虞羅)
原指掌山泽之虞人所张设的网罗。泛指渔猎者设置的网罗。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三:“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宋 司马光 《重经车辋谷》诗:“我生微尚在丘壑,强若麋鹿婴虞罗。” 明 文徵明 《八月六日事》诗:“冥鸿已在虞罗外,残鮪方游鼎釜间。” 清 郑燮 《道情》之十:“黄沙白草无人跡,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
《骈字类编》:罗生(罗生)
唐 杜甫 北征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唐 李白 独酌 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
《漢語大詞典》:娑罗(娑羅)
梵语的译音。植物名。即柳安。原产于 印度 、 东南亚 等地。常绿大乔木,木质优良。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娑罗:“ 盛弘之 《荆州记》曰:‘ 巴陵县 南有寺,僧房牀下,忽生一木,随生旬日,势凌轩栋。道人移房避之,木长便迟,但极晚秀。有外国沙门见之,名为娑罗也。’” 繆启愉 校释:“娑罗是龙脑香科的shorearobustaGaertn。其木材俗名柳安木,在 印度 等地是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树脂可作沥青的代用品。”亦附会为七叶树或月中桂树。 宋 欧阳修 《定力院七叶木》:“ 伊 洛 多佳木,娑罗旧得名。常於佛家见,宜在月中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娑罗树:“世俗多指言月中桂为娑罗树,不知所起。” 元 马祖常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诗:“高谈见明月,为我问娑罗。”
《漢語大詞典》:阿罗(阿羅)
见“ 阿罗汉 ”。
《國語辭典》:阿罗汉(阿羅漢)  拼音:ā luó hàn
佛教的果位。为梵语arahan的音译。意为杀贼、应供、不生。在早期佛教,阿罗汉是究竟的解境界,与佛果无别,但大乘佛教兴起后,将阿罗汉贬低,视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还有菩萨和佛陀的果位。《阿育王传》卷五:「说法已竟,便得阿罗汉。」也称为「罗汉」。
《骈字类编》:罗之(罗之)
诗鸳鸯于飞毕之罗之传鸳鸯匹鸟太平之时交于万物有道取之以时于其飞乃毕掩而罗取之
《骈字类编》:罗氏(罗氏)
礼记郊特牲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 周礼夏官罗氏下士一人注能以罗罔搏鸟者之新论貔貅戾兽而黄帝教之战鹰颤鸷鸟而罗氏教 猎
又苏轼万石君罗文传赞罗氏之先无所见岂左氏所称罗国哉
《漢語大詞典》:罗囊(羅囊)
(1).丝袋。宋史·仪卫志六:“絳麾,如幢,止三层,紫罗囊蒙之。”
(2).指作佩饰的丝质香袋。 明 王彦泓 《踏春词》:“偶因裙带换,忘却紫罗囊。”
分類:佩饰丝质
《骈字类编》:罗公(罗公)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禁庭术士多幻化,上前较胜纷相持。罗公如意夺颜色,三藏袈裟成散丝。
《漢語大詞典》:罗幌(羅幌)
(1).丝罗床帐。《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八》:“中宵无人语,罗幌有双笑。” 唐 权德舆 《玉台体》诗之八:“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死寃家,无分同罗幌。”
(2).丝罗帷幔。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珠帘无隔露,罗幌不胜风。” 唐 刘禹锡 《秋萤引》:“ 高丽 罘罳过珠网,斜歷琁题舞罗幌。” 唐 沈佺期 《长门怨》诗:“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
《國語辭典》:罗致(羅致)  拼音:luó zhì
招致人才。《老残游记》第三回:「幕府人才济济,凡有所闻的无不罗致于此了。」。
《漢語大詞典》:罗荐(羅薦)
丝织席褥。 唐 刘禹锡 《秦娘歌》:“长鬟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夜深偷展香罗荐。暗窗前、醉眠葱蒨。”
分類:织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