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余歌(餘歌)
缭绕不尽的歌声。 南朝 梁元帝 《屋名诗》:“玉柱调新曲,画扇掩餘歌。”
《漢語大詞典》:香盖(香蓋)
(1).香烟缭绕而上,如伞盖,故称。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天王护国品:“於自宫殿见彼香烟,一刹那顷变成香盖。”亦指供奉诸佛的宝盖。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迴风香盖,反露珠幡。”
(2).庵罗果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庵罗果:“按《一统志》云:菴罗果俗名香盖,乃果中极品。”
《漢語大詞典》:蟠蟠
(1).缭绕萦回貌。 唐 李商隐 《烧香曲》:“鈿云蟠蟠牙比鱼,孔雀翅尾蛟龙鬚。”
(2).盘曲貌。《全元散曲·梧叶儿·嘲人卓上睡》:“难挂芙蓉帐,休提锦綉幃,悮了他摆筵席,蟠蟠睡,款款偎。”
《漢語大詞典》:榛烟
指树丛中缭绕的云雾。 唐 张说 《东山记》:“ 东山 之曲,有别业焉,嵐气入野,榛烟出谷。”
《漢語大詞典》:绕缭(繞繚)
缭绕,盘旋围绕。 唐 皇甫松 《大隐赋》:“壠亩连延,桑麻绕繚。” 许地山 《空山灵雨·香》:“我说:‘在香烟绕缭之中,得有清谈。’”
《漢語大詞典》:云崦(雲崦)
云雾缭绕的山峦。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五代:“ 杜楷 , 成都 人,善山水,枯木断崖云崦烟岫之态,思致颇达。”
《漢語大詞典》:婹袅
亦作“ 婹嫋 ”。亦作“ 婹嬝 ”。
(1).婀娜纤美。 唐 李贺 《恼公诗》:“陂陁梳碧梧,婹褭带金虫。” 明 梁辰鱼 《忒忒令·秋日别情》套曲:“记初见在春风綉筵,又驀遇在夜香深院,花枝婹嬝似趁风儿颤。” 明 梁辰鱼 《锦缠道·九日雨花台别陈文姝》套曲:“似 石城 当年 莫愁 ,婹嫋更温柔。”
(2).形容烟气缭绕。
《漢語大詞典》:烟帐(煙帳)
亦作“烟帐”。
(1).设置在神像前的帐幕。因燃香点烛,香烟缭绕,故称。 清 陈许廷 《崔真姑庙》诗:“灵衣金粉蚀,烟帐蕙兰销。”
(2).犹烟幕。 李季 《五月端阳》诗十四:“只听见轰的一声响,沙梁上升起了一道烟帐。”
《漢語大詞典》:云堑(雲塹)
云雾缭绕的山沟。 前蜀 贯休 《春游凉泉寺》诗:“云堑含香啼鸟细,茗甌擎乳落花迟。”
《漢語大詞典》:辽绕(遼繞)
亦作“ 辽遶 ”。缭绕,回环旋转。《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笙歌声辽遶,花雨落芬芬。”《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遏翠微之瑞气,散辽绕之祥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河道:“穿城河道有四。南壁曰 蔡河 ,自 陈蔡 由西南 戴楼门 入京城辽绕,自东南 陈州门 出。” 宋 汪革 《毗陵张先生哀辞》:“ 惠泉 辽遶,山复重兮,窅然其深,如有容兮。”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北海口〉诗序》:“人趋 江 南而经北洋者,以 扬子江 中渚沙为北所用,故经道於此,復转而南,盖辽绕数千里云。”
《漢語大詞典》:霞缨(霞纓)
云霞缭绕。 唐 寒山 《诗》之六九:“有人兮山楹,云卷兮霞缨。”
分類:云霞缭绕
《漢語大詞典》:散篆
形容缭绕升腾的香烟。 宋 晁补之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散篆縈帘额,留云暗井眉。”
《漢語大詞典》:漂撇
形容余音缭绕而相击。文选·王褒〈洞箫赋〉:“联緜漂撇,生微风兮。” 李善 注:“漂撆,餘响少腾相击之貌。”
分類:缭绕相击
《漢語大詞典》:烟窦(煙竇)
云雾缭绕的岩洞。 清 方朝 《由临川北道抵馀干山行》之四:“悬猿啸风枝,飞鸟来烟竇。”
《漢語大詞典》:雾岑(霧岑)
云雾缭绕的山头。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含啸对雾岑,延萝倚峯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