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缚束(縛束)  拼音:fú shù
绑缚约束。如:「为人做事,处处受人缚束,真不自由。」
分類:约束捆绑
《漢語大詞典》:缚茅(縛茅)
亦作“ 缚茆 ”。 谓盖造简陋的房屋。茅,谓茅屋。 明 宋濂 《宝盖山实际禅居记》:“非有絶念之深功,不能超出死生而入常寂之场,子盍缚茅於重山密林而究明之乎?” 清 周亮工 《题与然大师画册前》:“自号曰 与然 ,岩栖谷汲,缚茆於人跡罕至地,颜曰 县溪庵 。”
《國語辭典》:系缚(繫縛)  拼音:xì fú
1.裍绑。《宋史。卷二○○。刑法志二》:「初元吉之系,左军巡卒系缚搒治,谓之『鼠弹筝』,极其惨毒。」
2.束缚、牵挂。《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男女相爱,本是人情之正,被情丝系缚,也是有的。但其中十个人里,一定总有一两个守身如玉,始终不移的。」
《漢語大詞典》:缚裤
1.谓扎紧套裤脚管,以便骑乘。亦泛指戎装。
《漢語大詞典》:缚裤(縛袴)
谓扎紧套裤脚管,以便骑乘。亦泛指戎装。宋书·沈庆之传:“ 湛 被收之夕,上开门召 庆之 , 庆之 戎服履靺缚袴入。”隋书·礼仪志六:“车驾亲戎,则缚袴,不舒散也。” 清 吴伟业 《楚两生行》:“途穷重走 伏波 军,短衣缚袴非吾好。”
《骈字类编》:尘缚(尘缚)
南北朝 萧纲 旦出兴业寺讲诗 由来六尘缚,宿昔五缠朦。
南北朝 萧纲 十空诗六首 其三 如响 空成颠倒群,徒迷尘缚侣。
《国语辞典》:受缚(受缚)  拼音:shòu fú
被绳子裍绑。《三国演义》第一二回:「馀众著忙,皆下马受缚,被壮士尽驱入葛陂坞中。」
分类:绳子裍绑
《高级汉语词典》:缚人
捆绑人
分类:缚人
《漢語大詞典》:执缚(執縛)
(1).逮捕;捆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及臣得罪,近王者不见臣,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史记·陈丞相世家:“ 高帝 豫具武士,见 信 至,即执缚之,载后车。”《水浒传》第七一回:“ 宋江 道:‘休要执缚,好生叫上关来。’没多时,解到堂前。”
(2).犹约束,束缚。 明 袁中道 《〈中郎先生全集〉序》:“先生诗文如《锦帆》《解脱》,意在破人之执缚。”
《漢語大詞典》:释缚(釋縛)
谓解开捆绑的绳索。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五六回:“﹝ 高澄 ﹞待了半日,方见心上人儿,被军士押至……当即令军士释缚,载以良马,导入都中私第。”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普式庚 《高加索累囚行》﹞中记 俄 之絶望青年,囚于异域,有少女为释缚纵之行,青年之情意復苏,而厥后终于孤去。”
《漢語大詞典》:拘缚(拘縛)
束缚;拘束。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 吴郡 桐庐 有 徐君庙 , 吴 时所立。左右有为劫盗非法者,便如拘缚。” 金 刘汲 《庆州回过盘岭宿义园》诗:“山从林杪出,路到水边无。拘缚嗟微宦,崎嶇走畏途。”《水浒传》第十六回:“怎知客人为些微名薄利,又无枷锁拘缚,三伏内,只得在那途路中行。”
分類:束缚拘束
《漢語大詞典》:絷缚(縶縛)
捆绑;拘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宫山僧:“即有捕逐者数辈偕至,下窥曰:‘盗在此矣。’遂以索縋人就井縶缚,加以殴击。”《宣和遗事》后集:“二帝视神咒曰:‘……传闻九弟已遭縶缚,五国已灭,未见的耗;若神有灵,容我一占以见。’”明史·外国传五·真腊:“﹝ 洪武 ﹞十六年遣使齎勘合文册赐其王。凡国中使至,勘合不符者,即属矫伪,许縶缚以闻。”
分類:捆绑拘捕
《漢語大詞典》:缚送(縛送)
捆住押送。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虎统军刘公墓志铭》:“ 少诚 吏有来犯者,捕得缚送。”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二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东城 人正共缚送 萧令 耳。”
分類:押送
《漢語大詞典》:无缚(無縛)
谓身心没有拘束。 唐 权德舆 《章敬寺百岩师碑》:“即心是佛,即色是空,师之通兮;无来无去,无缚无解,师之化兮。” 唐 白居易 《游平泉赠晦叔》诗:“且喜身无缚,终惭鬢有丝。”
分類:身心拘束
《國語辭典》:缚住(縛住)  拼音:fú zhù
绑住。《三国演义》第二回:「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
分類:缚住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