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列册(列册)  拼音:liè cè
依次编辑成册。如:「所有候选人的背景资料皆已列册存档。」
分类:依次编辑
《国语辞典》:诸子略(诸子略)  拼音:zhū zǐ lüè
汉刘歆所著《七略》中之一略。主要是编辑当时宫廷所藏诸子百家的著作目录。
《国语辞典》:打字排版  拼音:dǎ zì pái bǎn
一种印刷书籍的文字编辑方式。可分热式与冷式两种。热式排版须先熔铅铸字,再逐字检排制成印刷版。冷式排版不须高温铸字,而采其他方法,可分撞击式、照相打字、电脑打字等方式。
《国语辞典》:浓缩版(浓缩版)  拼音:nóng suō bǎn
作品、影片等因为内容冗长,因此择取其精华部分重新加以剪接、编辑出版,称为「浓缩版」。如:「这部电影原长三个半小时,经导演考虑后,决定剪接成二个小时的浓缩版上映。」
《漢語大詞典》:钩剪(鉤剪)
亦作“钩剪”。 犹剪辑,编辑。 邓拓 《勖报社诸同志》诗:“笔阵开边塞,长年钩剪风。”
分類:编辑
《漢語大詞典》:纪念号(紀念號)
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编辑出版的刊物专号。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现在正在弄《托尔斯泰纪念号》,不暇吃饭也。”
《漢語大詞典》:辑着(輯著)
编辑和著作。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九节:“十九世纪末,各地翻译和辑著的科学技术书籍有一千多种。”
《國語辭典》:编辑部(編輯部)  拼音:biān jí bù
报纸、杂志或书局等执行编辑工作的部门。也称为「编辑室」。
《漢語大詞典》:编辑程序
具有编辑功能的程序。能把存在计算机中的源程序显示在屏幕上,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增加、删除、替换和联结等操作。
《國語辭典》:编审(編審)  拼音:biān shěn
1.编辑审查书刊、剧本等。
2.媒体事业单位中编辑审查书刊、剧本等的工作人员。
《國語辭典》:编译(編譯)  拼音:biān yì
1.编辑和翻译。如:「国家教育研究院编译发展中心负责教科书及学术著作的编译。」
2.担任编辑翻译的人。如:「他是这家杂志的编译。」
3.将高阶电脑程式语言利用编译器转换成机器语言的过程。
分類:编辑翻译
《漢語大詞典》:订辑(訂輯)
修订编辑。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凡数次订辑,其《长庆集》经 元微之 编次者,分讽諭、閒适、感伤三类。”
《漢語大詞典》: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的主要著作集。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共三卷。1989-1993年出版。收入1938-1992年2月的著作二百零五篇。是邓小平理论的集中体现。
《漢語大詞典》:墙报(牆報)
亦作“墻报”。 单位或集体编辑的成组宣传文字,以墙头张贴形式公布,有短小、灵活、及时等特点。 周扬 《谈文艺问题》:“连队文艺活动也是活跃的,战士们把自己的生活和斗争反映在墙报、歌咏、快板、绘画、戏剧上。”
《漢語大詞典》:闹粜(鬧糶)
谓饥民强迫粮主平价粜粮。《彭德怀自述》一:“当年大旱,饥馑严重,地主富商囤积居奇,饥民自发闹粜,吃排饭,我也参加了。”编辑组注:“旧社会灾荒之年,官府、地主、商人常囤积粮食,抬高市价。饥民被迫起来斗争,强迫他们平价粜粮,叫闹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