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问韵》:缓韵(缓韵)
虞世南琵琶赋应缓韵之疏节随轻身之妙舞
《国语辞典》:缓召(缓召)  拼音:huǎn zhào
应受动员召集或临时召集的常备兵预备役、补充兵预备役及已训国民兵,因故延缓徵召,称为「缓召」。
《國語辭典》:缓决(緩決)  拼音:huǎn jué
已判死刑的犯人,经处决宣告后,依据特定情形,在一定期限内,暂缓处决,称为「缓决」。
《漢語大詞典》:急脉缓灸(急脈緩灸)
原指中医遇急促的脉象时治以缓和的灸法。比喻以和缓的方法对付急事。亦借喻在撰写诗文时,有意放松笔调,以造成顿挫之势。红楼梦第七六回:“对句不好,合掌。下句推开一步,倒还是急脉缓灸法。”亦作“ 急脉缓受 ”。受,通“ 授 ”。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 白知时 毕竟教书久了……懂得急脉缓受的方法,仍然有条不紊地说。”
《國語辭典》:急脉缓受(急脈緩受)  拼音:jí mò huǎn shòu
中医上指遇来势急猛的脉象时,安缓授药调治。后比喻将急迫的事安缓处理。《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要不急脉缓受,且把邓老的话撇开,先治他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漢語大詞典》:急脉缓灸(急脈緩灸)
原指中医遇急促的脉象时治以缓和的灸法。比喻以和缓的方法对付急事。亦借喻在撰写诗文时,有意放松笔调,以造成顿挫之势。红楼梦第七六回:“对句不好,合掌。下句推开一步,倒还是急脉缓灸法。”亦作“ 急脉缓受 ”。受,通“ 授 ”。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 白知时 毕竟教书久了……懂得急脉缓受的方法,仍然有条不紊地说。”
《漢語大詞典》:急吏缓民(急吏緩民)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 太平兴国 八年拜右拾遗,直史馆赐银章朱紱,寻知 许州 。在 许 三年,急吏缓民而已。” 宋 苏舜钦 《论五事》:“急吏缓民,则吏不可纵,政之大功也。”
《分类字锦》:急惊缓滞(急惊缓滞)
申鉴睹孺子之驱鸡也而见御民之方孺子驱鸡者急则惊缓则滞方其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南方其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北迫则飞疏则放志閒则比之流缓而不安则食之不驱之驱驱之至者也志安则循路而入门
分类:
《骈字类编》:贵缓(贵缓)
谭子化书火将逼而投于水知必不免且贵其缓
《分类字锦》:丁缓巧铸(丁缓巧铸)
传縡博山香炉赋丁缓巧铸兼资班刻
分类:香炉
《漢語大詞典》:赐缓(賜緩)
恩准缓缴租赋。 清 龚自珍 《地丁正名》:“我 仁皇帝 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他赋,有赐蠲、赐缓、赐賑而无赐復。”
分類:恩准租赋
《國語辭典》:轻重缓急(輕重緩急)  拼音:qīng zhòng huǎn jí
各种事情都有主要、次要、紧急、缓慢等状况的区别。《野叟曝言》第五十六回:「遇著义所当为,自宜勇为,不畏鼎镬,不避汤水,但须斟酌轻重缓急,以为申屈进退。」也作「缓急轻重」。
《漢語大詞典》:轻裘缓辔(輕裘緩轡)
犹言轻裘缓带。 明郭贞顺《上俞将军》诗:“将军高名迈千古,五千健儿猛如虎。轻裘缓轡踏地来,不减 襄阳 晋 羊祜 。”
《國語辭典》:轻裘缓带(輕裘緩帶)  拼音:qīng qiú huǎn dài
本指穿著轻暖的皮衣,系著宽大的衣带。《晋书。卷三十四。羊祐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后常用以形容态度閒适从容。《野叟曝言》第三十五回:「轻裘缓带,羊叔子之风流。」
《漢語大詞典》:轻敲缓击(輕敲緩擊)
比喻婉转地表达意思和说明问题。《天雨花》第二一回:“且待四个宫人到,轻敲缓击试他们。”
《分类字锦》:清勤和缓(清勤和缓)
谈苑李若谷教一门生云清勤和缓门人曰清廉勤瘁和同则闻命矣缓安可为也李公云天下甚事不是忙后坏了
分类: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