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印度  拼音:yìn dù
India
国名。位于亚洲南部,介于孟加拉湾与阿拉伯海之间。参见「印度共和国」条。
《漢語大詞典》:骠国(驃國)
古国名。在今 缅甸 境内。 唐 元稹 《骠国乐》:“ 驃 之乐器头象驼,音声不合十二和。”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骠国:“ 驃国 ,在 永昌 故郡南二千餘里,去 上都 一万四千里。其国境,东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缅甸 ﹞於 唐 为 驃国 。”
《漢語大詞典》:朱波
古国名。今 缅甸 。新唐书·南蛮传下·骠:“ 驃 ,古 朱波 也,自号 突罗朱 , 闍婆国 人曰 徒里拙 。在 永昌 南二千里,去京师万四千里。”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 永昌 府, 虎踞 、 天马 二关外,为 缅甸 。 缅 ,古 朱波 也,在 唐 为 驃 国。”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极南到 朱波 ,穷北踰 靺鞨 。”
《漢語大詞典》:顿逊(頓遜)
古代南海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 缅甸 丹那沙林 (Tenasserim)一带,或以为在今 泰国 那空是贪玛玏 附近。一说泛指 马来半岛 北部,其主要港口在今 董理 (Trang)。梁书·诸夷传·扶南国:“其南界三千餘里有 顿逊国 ,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有五王,并覊属 扶南 。 顿逊 之东界通 交州 ,其西界接 天竺 、 安息 徼外诸国。” 唐 谭用之 《寄许下前管记王侍御》诗:“昔年南去得娱宾, 顿逊 杯前共好春。”
《国语辞典》:阿瓦  拼音:ā wǎ
Ava
地名。缅甸的旧都,在伊洛瓦底江上游。昔时颇为繁盛,西元一八三九年毁于地震,今仅存遗迹。
《国语辞典》:滇缅(滇缅)  拼音:diān miǎn
云南、缅甸地区。如:「滇缅公路」。
《国语辞典》:蒲甘  拼音:pú gān
地名。位于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为缅甸佛教胜地。兴建于一世纪时,十一世纪成为蒲甘王朝国都和缅甸上座部佛教中心。据西元一九七三年缅甸考古调查局纪录共有佛教建筑物二千二百一十七座。
《漢語大詞典》:中国远征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2年春进攻缅甸。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要求,于同年2月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前线。在对日作战中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后因日军大量增兵而失利。同年9月主力撤至滇西怒江东岸,后重建司令部;另一部撤至印度东北部,改称驻印军。1945年1月,远征军两支部队在缅北会师,打通中印公路,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
《国语辞典》:雷多公路  拼音:léi duō gōng lù
民国三十三年底,我国军队在缅甸作战,修筑打通中印地上运输的补给线。此公路由印度阿萨密省的雷多为起点,横跨更的宛河、胡康河,穿越孟关,经密芝那而达八莫,转至滇边腾冲,与滇缅公路衔接。因美国史迪威将军领导作战,故也称为「史迪威公路」。
《国语辞典》:上座部佛教  拼音:shàng zuò bù fó jiào
巴利语系的佛教。现在主要分布地点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
《国语辞典》:伊洛瓦底江  拼音:yī luò wǎ dǐ jiāng
Irrawaddy River
河川名。发源于中国的西藏,向南流至缅甸,注入孟加拉湾,全长二千一百七十三公里。为缅甸第一大河与重要运输水道。
《国语辞典》:掸族(掸族)  拼音:shàn zú
中南半岛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缅甸东部,其馀分布在缅甸的克钦邦、泰国等地,少数在中国云南西南部。操掸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村建有寺院,多信仰小乘佛教。掸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甘蔗、豆类等,而珠宝、锻冶、纺织等手工业发达。村中并有定期的市集。
《国语辞典》:密支那  拼音:mì zhī nà
Myitkyina
地名。在缅甸东北,当伊洛瓦底江航路终点,为缅甸北部重镇。抗战时所筑的中印公路,即以此地为中枢,运输物资援助抗战,为重要商业中心。以产沙金著名。
《国语辞典》:孟加拉  拼音:mèng jiā lā
Bengal
1.国名。位于南亚东北部。参见「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条。
2.地名。位于印度东北部,濒孟加拉湾。原为英属印度的一省,现分属印度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首府为加尔各答。
3.海湾名。位于印度洋东北部,介于印度、缅甸、马来半岛之间。入湾河流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江等。沿湾重要港口有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等。近海有大量浮游生物。
《国语辞典》:金三角  拼音:jīn sān jiǎo
位于泰国北部与寮国及缅甸相邻的一块地区,该区居民多以种植罂粟花,提炼鸦片及海洛英为生,故成为毒品主要的生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