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维摩(維摩)
(1). 维摩诘 的省称。 唐 李商隐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 维摩 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 宋 苏轼 《殢人娇》词:“白髮苍颜,正是 维摩 境界。” 清 吴伟业 《题王石谷画》诗之二:“一幅天然图画里, 维摩 僧寺 破山 桥。”
(2).即《维摩诘经》。通行 后秦 鸠摩罗什 译本。共十四品。 唐 贾岛 《访鉴玄师侄》诗:“《维摩》青石讲初休,缘访亲宗到 普州 。” 元 雅琥 《留别凯烈彦卿学士》诗:“汗竹有编归太史,雨花无迹染《维摩》。”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漢語大詞典》:维舟(維舟)
(1).古代诸侯所乘之船。维连四船,使不动摇,故称。尔雅·释水:“天子造舟,诸侯维舟。” 郭璞 注:“维连四船。”
(2).泛指帝王贵族所乘之船。 唐 赵彦昭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六龙齐軫御朝曦,双鷁维舟下緑池。”
(3).系船停泊。 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居人行转軾,客子暂维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行次江馆,其家室皆已维舟入亭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皇舅墓:“维舟上读半磨灭,使君乃缘戚里恩。”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望见有石壁甚峭峻,维舟登岸,寻之得一尼菴。”
《漢語大詞典》:维扬(維揚)
扬州 的别称。《书·禹贡》:“ 淮 海惟 扬州 。”惟,通“ 维 ”。后因截取二字以为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淮 海 维扬 ,三千餘里。” 唐 刘希夷 《江南曲》之五:“潮平见 楚 甸,天际望 维扬 。” 明 李东阳 《九日渡江》诗:“直过 真州 更东下,夜深灯火宿 维扬 。”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信哉繁丽推 维扬 ,肯让他邦夸绣错。”
《漢語大詞典》:维时(維時)
斯时;当时。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敕词与部奏违异:“盖维时阁老以权臣自任,不復顾惮,惟其意之所欲为矣。”红楼梦第一○五回:“ 赵堂官 一迭声叫:‘拿下 贾赦 ,其餘皆看守。’维时, 贾赦 、 贾政 ……俱在,惟 宝玉 假説有病,在 贾母 那边打闹。”
分類:当时
《國語辭典》:维新(維新)  拼音:wéi xīn
本指施行善政而新获天命,主宰天下。《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后用以指革除旧法而行新政。《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否往泰来,共睹维新之化;上作下应,永臻丕乂之风。」
《國語辭典》:维持(維持)  拼音:wéi chí
维系保持。《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暹、奉与术,卒合之军耳,策谋不素定,不能相维持。」《儒林外史》第一回:「天可怜见,降下这一夥星君去维持文运,我们是不及见了!」
《國語辭典》:四维(四維)  拼音:sì wéi
1.语出《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指礼、义、廉、耻四种中国立国的纲维。《史记。卷六二。管晏传》:「仓廪实而知礼义,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东、南、西、北四方之隅。《西游记》第六回:「天王各居四维,众天兵各挨排列阵去讫。」
《國語辭典》:坤维(坤維)  拼音:kūn wéi
地的四角。《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二》:「大火流坤维,白日驰西陆。」
《國語辭典》:王维(王維)  拼音:wáng wéi
人名。(西元699~759)字摩诘,唐太原人。开元进士,玄宗时官至尚书右丞,世称为「王右丞」。工诗,善书画,苏东坡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画山水重渲染,为画家南宗之祖。营别墅于辋川,著有《王右丞集》。
《漢語大詞典》:藩维(藩維)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后以“藩维”指藩国。 南朝 梁 沈约 《封授临川等五王诏》:“藩维广树,经朔攸属。” 清 顾炎武 《书太虚山人象象谭后》:“使是书之论得行於数十年之前,足以隆藩维而重国势,当不至於今日。”
(2).边防要地。 唐 张籍 《送裴相公赴镇太原》诗:“盛德雄名远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维。”
《漢語大詞典》:维城(維城)
(1).连城以卫国。《诗·大雅·板》:“怀德维寧,宗子维城。”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传赞:“ 襄賁 励德,维城 燕 北。仁能洽下,忠以卫国。”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宗子无维城之助,而 閼伯 、 实沉 之郤岁构。” 张铣 注:“维,连也,言宗子连城封之,以助京室也。”旧唐书·昭宗纪上:“丙辰, 韩建 上表,请封拜皇太子、亲王,以为维城之计。”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宗室小考:“故宗室无不諳习弓马、 清 语,以备维城之选焉。”
(2).借指皇子或皇室宗族。后汉书·孝明八王传赞:“ 孝明 传胤,维城八国。” 唐 无可 《送李长吉之任东井》诗:“家世维城后,官资宰邑初。”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三年:“ 孙盛 论曰:‘……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悲夫!’” 胡三省 注:“此言帝猜忌宗室,以亡 魏 。”
《國語辭典》:纲维(綱維)  拼音:gāng wéi
1.国家的法度。《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弛,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
2.总纲要领。宋。朱熹中庸章句序〉:「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其明且尽者也。」
3.寺院中管事务的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植》:「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骈字类编》:时维(时维)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漢語大詞典》:相维(相維)
相连。《周礼·夏官·职方氏》:“凡邦国小大相维。” 郑玄 注:“相维联也。”新唐书·崔植传:“君明臣忠,圣贤相维,治致升平,固其宜也。” 宋 王安石 《上五事札子》:“今一旦变之使行,什伍相维,邻里相属,察奸而显诸仁,宿兵而藏诸用。”
分類:相连
《國語辭典》:地维(地維)  拼音:dì wéi
1.地的四角。《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2.比喻纲纪。宋。文天祥〈正气歌〉:「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漢語大詞典》:地纪(地紀)
(1).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代认为天圆地方,传说天有九柱支撑,使天不下陷;地有大绳维系四角,使地有定位。庄子·说剑:“此剑……上决浮云,下絶地纪。”
(2).借指大地。 唐太宗 《春日望海》诗:“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四:“湖滙万泉清地纪,春迴北斗见天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