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阴脉(陰脈)
(1).中医学名词。指经脉中的阴经,其中包括手足三阴经、任脉、冲脉、阴维脉、阴跷脉等。灵枢经·脉度:“阴脉荣其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
(2).中医学名词。指脉象的性质。凡属沉、濇、弱、弦、微者,谓之“阴脉”。《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脉法〉》:“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注:“见阴脉,谓见阴寒脉也。阴寒脉即沉、濇、弱、弦、微类也。”
《漢語大詞典》:气口(氣口)
(1).中医切脉部位名。指寸脉。亦名寸口。《素问·五藏别论》:“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 王冰 注:“气口则寸口也,亦谓脉口,以寸口可候气之盛衰,故云气口。”
(2).特指右手寸部肺经脉。肺主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称。 晋 王叔和 《脉经·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实者,手太阴经也。”
《漢語大詞典》:脉气(脈氣)
亦作“脉气”。 指运行于经脉中之精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素问·经脉别论》:“脉气流经,脛气归於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年二十脉气当趋。”红楼梦第一○五回:“老太太的脉气不好,防着些。”
《國語辭典》:经穴(經穴)  拼音:jīng xuè
中医上总称分布在经脉体表循行路线上的穴位为「经穴」。为气血循行经脉时聚集、灌注和转输的部位。
《国语辞典》:指压(指压)  拼音:zhǐ yā
一种利用手指压穴的物理疗法。以手指按在人体经脉穴道上,借所产生的压力,达到疏通血脉,松弛肌肉的效果。
《漢語大詞典》:俞脉(俞脈)
穴位与经脉。中医称脉之所注为俞(穴位)。亦用以比喻互有联系的事物。 章炳麟 《官制索隐》:“夫 胡广 解《汉官》,多原 周 制; 康成 説周礼,又附 汉 仪,明其俞脉相通,非苟为皮附而已。”
《國語辭典》:血不归经(血不歸經)  拼音:xiě bù guī jīng
中医上指血液不经循血管流动而溢出于外。如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都是。往往由血瘀、火热、气虚、气逆等原因引起。
《国语辞典》:药引子(药引子)  拼音:yào yǐn zi
即引经药,能引导方中的作用药物到达疾病的部位或经脉,发挥药剂的效力。为方剂中君、臣、佐、使之使药。《薛仁贵征辽事略》:「臣有药料,缺药引子。」
《国语辞典》: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拼音:qí jīng bā mài
人体上的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蹻、阴蹻、阳维、阴维等八脉。其中仅身体前后中央线上的任脉及督脉有专穴,其他都在十二经络内。
《国语辞典》:穴诊仪(穴诊仪)  拼音:xuè zhěn yí
一种利用电流,藉经脉穴道的检测,以了解人体内在生物能量变化情形的仪器。
《漢語大詞典》:十二经脉(十二經脈)
中医谓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六经脉,表里配合,成为十二经脉。经脉,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素问·诊要经终论》:“ 帝 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经维络” 唐 张守节 正义:“《八十一难》云:‘十二经脉,十五络脉,阳维阴维之脉也。’”
《國語辭典》:任脉(任脈)  拼音:rèn mài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六。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