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总体经济学(总体经济学)  拼音:zǒng tǐ jīng jì xué
研究整个经济体系及其相关变数的学问。分析总出产量、所得水准、一般物价水准与所得成长等的变化和决定因素,及如何维持总体经济的稳定和成长,为经济学的一部分。
《国语辞典》:自由经济(自由经济)  拼音:zì yóu jīng jì
一种经济制度。主张在法律的规定下,每一经济个体可以自由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并可依据自己的爱好及能力,在消费、生产及就业方面自由的选择,而不受到人为的不合理干预。
《国语辞典》:华人经济圈(华人经济圈)  拼音:huá rén jīng jì quān
华人在国际上从事经济贸易活动区域的统称。也有单指台湾、香港、大陆所构成的经济区域。
《国语辞典》:经济成长率(经济成长率)  拼音:jīng jì chéng zhǎng lǜ
国民生产毛额每年所增加的比率。
《国语辞典》:经济大恐慌(经济大恐慌)  拼音:jīng jì dà kǒng huāng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金融体系发生变化,经济剧烈波动,国际市场呆滞,所引起的世界性经济不景气,至西元一九三三年达到最顶点。
《国语辞典》: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拼音:jīng jì dì lǐ xué
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之空间组织及其演进过程的学科。探讨的对象包含各级产业部门的活动,如农业、制造业、商业及金融服务业等。
《国语辞典》: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  拼音:jīng jì shè huì xué
以经济现象、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研究主题的社会学次领域。
《国语辞典》:非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  拼音:fēi jīng jì yīn sù
有一些因素非基于经济原因,却足以影响一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如社会投机的心理、政局的安定、治安的状况等。
《国语辞典》:经济合作开发组织(经济合作开发组织)  拼音:jīng jì hé zuò kāi fā zǔ zhī
西元一九六一年自由主义先进国家为促进国际合作,发展贸易及援助后进国家所成立的国际组织。至一九九三年已有西欧诸国、美国、日本等国加入组织,成为会员。
《国语辞典》: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拼音:yà tài jīng jì hé zuò huì yì
西元一九八九年由澳洲总理霍克发起成立的官方组织,目的在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每年由各会员国轮流主办部长级会议,且不定期召开资深官员会议。英文简称为「APEC」。
《国语辞典》:比荷卢经济联盟(比荷卢经济联盟)  拼音:bǐ hé lú jīng jì lián méng
西元一九五八年二月,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三国于海牙签署比荷卢经济联盟条约。自一九六○年十一月起生效。
《国语辞典》:振兴经济方案(振兴经济方案)  拼音:zhèn xīng jīng jì fāng àn
为因应国际经济情势的变化,国内民间投资不振,使得资金大量外流,政府为使能保持既有的经济成果,再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以排除短期投资障碍,促进民间投资意愿提高,创备良好的长期投资环境,再配合新阶段的经济发展,达成促进投资的目的,所提出的促进民间投资行动的具体行动计画。
《国语辞典》:知识经济(知识经济)  拼音:zhī shì jīng jì
指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有别于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厂房、人力等)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知识经济」一观念,于西元一九九六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被提出后,自此即受到各国学者与政府的重视。
《漢語大詞典》:自然经济(自然經濟)
只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经济单位(如氏族、庄园)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也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外国资本主义对于 中国 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 中国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 中国 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国语辞典》:地下经济(地下经济)  拼音:dì xià jīng jì
未经向政府机关登记或纳税的一切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