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陈经文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经文,字徵白,江西广昌人,赐同进士出身。崇祯十六年(1643年)登进士,历官潮州府推官、潮州知府,免课税,大埔盗起,捐俸拒守全城,监军斩寇,卒于调任途中。
《國語辭典》:洗礼(洗禮)  拼音:xǐ lǐ
1.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入教礼。各教派的洗礼仪式和礼仪不尽相同,有的将受洗者的全身或半身浸入水中,有的在受洗者的额上洒水或滴水。行礼时,施洗礼者必须口诵规定的礼文,并奉三位一体真神之名宣告:「我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为你施洗。」
2.比喻重大的锻鍊或考验。如:「经过炮火的洗礼,她变得更成熟、更能勇敢的面对各种逆境与挑战。」
《國語辭典》:夏五郭公  拼音:xià wǔ guō gōng
比喻缺漏的文字。参见「郭公夏五」条。
《国语辞典》:郭公夏五  拼音:guō gōng xià wǔ
郭公,指春秋庄公二十四年经文的脱漏之处。参见「郭公」条。夏五,指春秋桓公十四年经文的脱漏之处。参见「夏五」条。郭公夏五比喻缺漏的文字。也作「夏五郭公」。
《国语辞典》:九经字样(九经字样)  拼音:jiǔ jīng zì yàng
书名。唐朝唐玄度撰,一卷。补张参五经文字而作,书中所列皆为纠正俗字。每字之下,以同纽之字为音,注明四声。
《国语辞典》:经典稽疑(经典稽疑)  拼音:jīng diǎn jī yí
书名。明陈耀文撰,二卷。将汉唐以来解说经文与宋儒有异的说法,分条辑录。上卷为四书,下卷为五经。
《国语辞典》:法华文句(法华文句)  拼音:fǎ huā wén jù
书名。妙法莲华经文句的简称。十卷(或分二十卷),智顗讲述,弟子灌顶笔录。智顗依佛与众生的关系、判教、本门和迹门、自己观修的心得,四个层面解释《法华经》。为天台三大部之一。
《漢語大詞典》:孤经绝句(孤經絶句)
无可比附的单条经文和截断的文句。 唐 宋 科举往往以此试士,是当时的一种流弊。新唐书·杨瑒传:“ 瑒 奏:‘有司帖试明经,不质大义,乃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诸司帖明经,不务求述作大指,专取难知,问以孤经絶句或年月日;请自今并帖平文。”亦省作“ 孤絶 ”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自是举司多有聱牙、孤絶、倒拔、筑注之目,文士多於经不精,至有白首举场者。”
《漢語大詞典》:宝忏(寶懺)
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忏,梵语的省译。《水浒传》第七一回:“道士齐宣宝懺,上瑶臺酌水献花。”
《漢語大詞典》:搭截题(搭截題)
清 代科举考试八股文,有取经文中某段末句和下一段的首句;或上句的后半句或末一字和下句的上半句或第一字,连接起来作试题的,称“搭截题”。亦省作“ 搭题 ”、“ 搭截 ”。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法时帆谑语:“某司空督学 中州 时,好出搭题以防勦袭之弊,致经文多割裂, 法时帆 学士心恶其行。”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题难,故少困於搭截,知作法而忘义理;额隘,故老逐於科第,求富贵而废学业。”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 邱先生 的批评,见过了,他是曲解之后,做了搭题,比太阳社时代毫无长进。”
《漢語大詞典》:六艺经传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此处是指六经。即《》、《》、《》、《乐》、《》、《春秋》。注意:“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术等六种技艺。传,是解释经书的书。如:《春秋左氏传》、《诗经毛氏传》等。“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韩愈《师说》
妙法莲华经文句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隋智者说灌顶记,释法华之经文。所谓法华三大部之一。略曰法华文句。
金刚顶瑜伽经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文殊菩萨之法。
经文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之文句。能诠义理者。即经文为能诠,义理为所诠。
诵习经文先苦后乐
【三藏法数】
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先苦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