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经帙(經袠)
亦作“ 经帙 ”。 指经书。帙,书套。 唐 李商隐 《骄儿诗》:“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袠。” 宋 曾巩 《寿圣院昌山主静轩》诗:“花落禪衣松砌冷,日临经帙纸窗深。”
分類:经书书套
《漢語大詞典》:帖字
谓熟记经书以应帖试。旧唐书·杨绾传:“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贰过之道乎?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唯择浮艷,岂能知移风易俗化天下之事乎?”参见“ 帖经 ”。
分類:经书
《漢語大詞典》:帖经(帖經)
唐 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通典·选举三:“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旧唐书·文宗纪下:“其进士举宜先试帖经,并略问大义,取经义精通者放及第。”
《國語辭典》:讽经(諷經)  拼音:fèng jīng
朗诵佛经。如:「每天经过庙前都会听到讽经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先郑(先鄭)
指 东汉 郑众 。 郑众 和时代稍后的 郑玄 都曾注解古代经书。后代注疏家为分别二 郑 ,以 郑众 曾任大司农,因称 郑司农 ;又因 郑众 辈行在先,故称 众 为先 郑 , 玄 为后 郑 。
《漢語大詞典》:叙经(敍經)
亦作“叙经”。犹言编定经书。 唐 苏颋《先师曾参字子舆赞》:“圣人叙经, 曾 氏知孝。”
分類:经书
《漢語大詞典》:入说(入説)
指入朝解说经书。汉书·儒林传·梁丘贺:“ 贺 入説,上善之,以 贺 为郎。”汉书·儒林传·梁丘贺:“传子 临 ,亦入説,为黄门郎。”
《漢語大詞典》:一切经(一切經)
佛教经书的总称,又叫大藏经,简称藏经、佛藏、释藏。隋书·经籍志四:“ 开皇 元年 高祖 普詔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 并州 、 相州 、 洛州 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 秘阁 。” 唐 玄应 著有一切经音义,其后 慧琳 诸人尚有续作。
《國語辭典》:法籍  拼音:fǎ jí
有关法令的书籍。《淮南子。说林》:「尧舜禹汤,法籍殊类,得民心一也。」
《漢語大詞典》:邢疏
宋 代 邢昺 所作经书之疏。 宋真宗 咸平 二年(公元999年) 邢昺 奉诏撰论语孝经尔雅诸疏,后世习称“刑疏”。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邵晋涵》:“尝谓尔雅乃六艺之津梁,而 邢 疏浅陋,乃别为正义,兼采舍人 樊光 、 李巡 、 孙炎 诸家之注,有未详者,摭他书补之。今之学者皆舍 邢 而宗 邵 矣。”
《漢語大詞典》:佣经(傭經)
受雇抄写经书。 明 袁宏道 《别黄道元信笔题扇上》:“逆居垂半载,无人知名姓。乞饭随白足,佣经皈大圣。”
《漢語大詞典》:节旨(節旨)
犹章旨。总括经书章节大意的话。红楼梦第八二回:“ 代儒 道:‘ 宝玉 ,有一章书你来讲讲……你把节旨句子细细讲来。’”
《國語辭典》:引经据典(引經據典)  拼音:yǐn jīng jù diǎn
引用经籍典故等为说话作文的依据。《通俗常言疏證。文事。引经据典》引《清朝野史大观》:「陆御史直言极谏,引经据典,洋洋数千言。」《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教习听他引经据典,说得津津有味。」
《國語辭典》:执经问难(執經問難)  拼音:zhí jīng wèn nàn
手持经书询问疑难不解之处。多指从师受学。《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序》:「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从师曰执经问难。」
《國語辭典》:熹平石经(熹平石經)  拼音:xī píng shí jīng
东汉灵帝熹平年间,据蔡邕等奏,准正定六经文字所刻的碑石经文。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石经。后亡失殆尽,近世续有残石出土。以汉隶写成,用笔冲和,结体方整,应规入矩,波磔不誇张,为当时国定标准字体。
《漢語大詞典》:小经筵(小經筵)
明 代经筵外讲经书之制。亦称“ 小讲 ”。 清 孙承泽 春明梦馀录·文华殿:“至于日讲官凡四员,日轮二员,讲毕,上諭:‘先生喫酒饭。’皆跪承旨行礼。礼前后皆一拜三叩头。出宴於 文华门 外西廡。禁中谓之‘小经筵’,亦谓之‘小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