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1,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细君
细书
细浪
非细
微细
细马
细务
细说
细风
细嚼
细流
细行
细叶
细泉
细柳营
《國語辭典》:细君(細君)  拼音:xì jūn
妻子。《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文选。扬雄。解嘲》:「司马长卿窃赀于卓氏,东方朔割炙于细君。」
分類:诸侯
《漢語大詞典》:细书(細書)
(1).小字。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聚书:“又聚得细书周易尚书《周官》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各一部。”北史·韦世康传:“眼闇更剧,不见细书。” 宋 王安石 《台上示吴愿》诗:“细书妨老读,长簟愜昏眠。”
(2).写小字。《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南史·萧钧传:“ 钧 常手自细书,写五经部为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备遗忘。”
分類:小字
《漢語大詞典》:细浪(細浪)
微小的波纹。 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金 元好问 《梁园春》诗之二:“暖入金沟细浪添, 津桥 杨柳緑纤纤。” 毛泽东 《长征》诗:“ 五岭 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
分類:微小波纹
《国语辞典》:非细(非细)  拼音:fēi xì
不寻常、重要。《水浒传》第六回:「我这里是个非细去处,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著一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
分类:不寻常
《國語辭典》:微细(微細)  拼音:wéi xì
1.纤细、微小。唐。杜甫 促织诗:「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2.卑贱。《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下民微细,犹不可诈,况于上天神明而可欺哉!」《魏书。卷九三。恩倖传。茹皓传》:「虽起微细,为守乃清简寡事。」
《漢語大詞典》:细马(細馬)
(1).骏马。北史·白建传:“三年, 突厥 入境, 代 忻 二牧,悉是细马,合数万疋,在 五臺山 北 栢谷 中避贼。”新唐书·百官志三:“﹝诸牧监﹞每岁孟秋,羣牧使以诸监之籍合为一,以仲秋上於寺,送细马则有牵夫、识马小儿、兽医等。”《水浒传》第一一九回:“若有人活捉得 方腊 的,高官任做,细马拣骑。”
(2).指小马。 唐 李白 《对酒》诗:“蒲萄酒,金叵罗, 吴 姬十五细马驮。” 宋 苏轼 《临江仙》词:“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詔书忽下选蛾眉,细马轻车不知数。”
分類:骏马小马
《漢語大詞典》:细务(細務)
琐碎小事。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澄视於秋毫者,不见天文之焕炳;肆心於细务者,不觉儒道之弘远。”旧唐书·陆元方传:“ 象先 清浄寡欲,不以细务介意。”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嗟疾病之餘生,困米盐之细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凡人家细务,一一周知。”
《國語辭典》:细说(細說)  拼音:xì shuō
1.详细说明。《红楼梦》第三一回:「小丫头佳蕙过来拾去破扇,大家乘凉,不消细说。」《老残游记》第六回:「老残便将一路所闻细说一遍。」也作「细言」。
2.小人之言。《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漢語大詞典》:细风(細風)
微风。 唐 杜甫 《王十五前阁会》诗:“ 楚 岸收新雨,春臺引细风。” 宋 张孝祥 《水龙吟·望九华山作》词:“竹舆晓入 青阳 ,细风凉月天如水。”
分類:微风
《国语辞典》:细嚼(细嚼)  拼音:xì jiáo
1.将食物嚼碎。如:「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否则容易消化不良。」《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胡无翳亲手从袖中取出从四川带来的一块药,咬下指顶一块,放在口中细嚼。」
2.仔细品味。《红楼梦》第二九回:「原来他二人竟从未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语,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头细嚼这句的滋味。」
《國語辭典》:细流(細流)  拼音:xì liú
小溪。秦。李斯 上书谏逐客:「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國語辭典》:细行(細行)  拼音:xì xìng
小节。《书经。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陛下所责者细行,臣所举者大节也。」
《漢語大詞典》:细叶
细尖叶(如禾草或谷类的叶)
分類:谷类
《分类字锦》:细泉(细泉)
曹松 细泉听更深。
分类:
《國語辭典》:细柳营(細柳營)  拼音:xì liǔ yíng
汉代周亚夫为将军时,屯兵于细柳,军纪森严,天子欲入军营,亦须依军令行事。见《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后以细柳营比喻模范军营或泛指一般军营。唐。王维 观猎诗:「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纷纷将士愿移家,细柳营中起暮笳。」也称为「柳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