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灰鲸(灰鲸)  拼音:huī jīng
动物名。哺乳纲鲸目灰鲸科。体型细长,最长可达十五公尺左右。全身呈黑色或灰色,有白色斑点和黄色短须。喜于近海生活,多产于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域。
《国语辞典》:角贝(角贝)  拼音:jiǎo bèi
动物名。一种蛤,软体动物门斧足纲。壳形细长,为弯曲之圆锥形,两端开口,头部尖端之口,缘生触手,脚为圆柱形,由外套膜腔之前孔突出,栖于深海泥中。
《国语辞典》:凿船虫(凿船虫)  拼音:zuò chuán chóng
动物名。一种软体动物。全体细长,壳形略呈三角形,两壳相坚附,外套膜附著于壳之周缘,壳之表面有黄线与褐线,产于海,好穴居木中,常藉其壳穿凿堤桩、浮木、船材等。也称为「攻木蛤」。
《国语辞典》:针形叶(针形叶)  拼音:zhēn xíng yè
其身细长,其端尖锐似针的叶子,如松叶。也称为「针状叶」。
《国语辞典》:银丝卷(银丝卷)  拼音:yín sī juǎn
一种由面粉制成的长条形食品。内层为一条条细长丝状的面粉条,外层再用面皮将其包捲住,蒸熟即成。如:「将银丝卷油炸是在餐厅常见的一种吃法。」
《国语辞典》:安哥拉兔  拼音:ān gē lā tù
动物名。原产于西亚安哥拉,故称为「安哥拉兔」。毛细长,色纯,有光泽,供纺织用。
《国语辞典》:竹节虫(竹节虫)  拼音:zhú jié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直翅目竹节虫科。身体、触角及脚均细长,呈绿或褐色。可随不同的光、温度与湿度而改变体色,并以此自卫。以植物的叶片为主食,蜥蜴、鸟类及蜘蛛均为其天敌。因体节分明,酷似竹子而得名。
《国语辞典》:麦碴儿(麦碴儿)  拼音:mài chá ér
麦子收割后,在原地另种的白薯,实细长而味甜,称为「麦碴儿」。如:「麦茬地所种的白薯,就叫麦碴儿。」
《国语辞典》:螺线圈(螺线圈)  拼音:luó xiàn quān
绝缘导线捲于细长圆棒上所成螺旋状的线圈。以电流通入,两端产生磁极,其磁场强度与单位线圈数和电流成正比。其普通性质似磁石。也称为「螺线管」。
《国语辞典》:内视镜(内视镜)  拼音:nèi shì jìng
一种医学用具。为细长管状仪器,可用以检视脏器之内部。如膀胱镜、支气管镜、食道镜、胃镜、大肠镜、直肠镜及关节镜等。也称为「内窥镜」。
《国语辞典》:举尾虫(举尾虫)  拼音:jǔ wěi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脉翅目。体黑细长,约长二公分,触角很细,翅薄而透明,尾有铗状的附属器。形似蜻蛉,为梨、樱等的害虫。也称为「蠍蝇」。
《国语辞典》:掘足类(掘足类)  拼音:jué zú lèi
属软体动物门。体细长,无头部,具长管状的单壳,足伸壳外为掘沙之用,如角贝等。
《国语辞典》:尖嘴钳(尖嘴钳)  拼音:jiān zuǐ qián
一种手工具。前端尖头细长,可作为固定及夹取细小物品,弯折或剪断金属丝或电线等。
《国语辞典》:蓝晶石(蓝晶石)  拼音:lán jīng shí
一种含铝的矽酸盐矿物。常呈细长叶片状,硬度依结晶方向而不同,常存于片麻岩和片岩中,光泽如玻璃,呈蓝色或白色。可用来制造火星塞或特殊耐火材料。其中透明而深蓝的蓝晶石可琢磨成宝石饰物。
《国语辞典》:蜡芯儿(蜡芯儿)  拼音:là xìn ér
蜡烛的中心部分。多为纤维所制的细长条状,是点燃蜡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