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篦梳
(1).栉发用具。用以除发垢。古称“洛成”。 宋 无名氏 《奚囊橘柚》“ 丽居 , 孙亮 爱姬也,鬒髮香浄,一生不用洛成”原注:“洛成,即今‘篦梳’。”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篦梳一名‘落尘’,又名‘洛成’。”
(2).引申指细密地搜索。 张麟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他们采取‘拉网’、‘篦梳’的战术,一棵树一棵树往前搜。”
《漢語大詞典》:厘析(釐析)
条分缕析。谓分析细密而有条理。 宋 叶适 《题端信师帖》:“国子监主簿 甄公 良友 ,意疎而説慧,高下在口。师未尝假借,有猝疑诡问,必釐析首末,使傲消气折乃已。”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汉志诸子:“忘本源而釐析之,则失道体之全。”
《漢語大詞典》:切镂(切鏤)
镂刻,雕刻。亦形容波纹细密。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瑶翻碧瀲,光文切鏤。”
《漢語大詞典》:檡棘
木名。木理细密而坚韧,古用作射箭的扳指。仪礼·士丧礼:“决用正,王棘若檡棘。” 郑玄 注:“王棘与檡棘,善理坚刃者,皆可以为决极,犹放弦也。”
《漢語大詞典》:宛缛(宛縟)
曲折细密。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 孟坚 叙事,如 霍氏 上官 之郤,废 昌邑王 奏事, 赵 韩 吏跡, 京房 术败,虽不得如化工肖物,犹是 顾愷之 、 陆探微 写生。 东京 以还,重可得乎? 陈寿 简质,差胜 范曄 ,然宛縟详至,大不及也。”
分類:曲折细密
《國語辭典》:雾鬓风鬟(霧鬢風鬟)  拼音:wù bìn fēng huán
1.形容妇女发型的秀丽脱俗。《清平山堂话本。李元吴江救朱蛇》:「雾鬓风鬟,柳眉星眼,有倾国倾城之貌。」也作「风鬟雾鬓」。
2.形容头发蓬松散乱。宋。范成大〈念奴娇。双峰叠障〉词:「雾鬓风鬟相借问,浮世几回今夕?」宋。朱景文〈玉楼春。玉阶琼室冰壶〉词:「有时閒把兰舟放,雾鬓风鬟乘翠浪。」也作「风鬟雾鬓」。
《漢語大詞典》:雾鬓云鬟(霧髩雲鬟)
见“ 雾鬢云鬟 ”。 形容女子细密柔美的头发。亦借指美女。
《漢語大詞典》:雾鬙(霧鬙)
细密而蓬松的毛发。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寧王 善画马, 花萼楼 壁上有《六马袞尘图》, 明皇 最眷玉面花驄,风鬃雾鬙,纤悉皆备。”
《漢語大詞典》:塔夫绸(塔夫綢)
一种细密光滑的平纹织品,多用来做妇女服装。塔夫,源于英语taffeta。
《漢語大詞典》:丝丝密密(絲絲密密)
形容极其细密。 元 曾瑞 《哨遍·麈腰》套曲:“倒钩着金针刺,刺得丝丝密密,裁得那整整齐齐。”
分類:细密
《漢語大詞典》:丝析发解(絲析髮解)
比喻细密而有条理地分析剖解。 明 宋濂 《汪先生墓志铭》:“参以 伊 洛 大儒传注之説,丝析髮解,日攻月较,不故求为异,而亦不苟为同。”
《漢語大詞典》:铁线描(鐵線描,鐵綫描)
中国画运用工笔的一种技法。线条细密,刚劲有力,形如铁线,故名。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 河内 民家墙内,得一石碑,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笔法乃铁线描也。”亦作“ 铁綫描 ”。 鲁迅 《书信集·致魏猛克》:“粗笔写意画有劲易,工细之笔有劲难,所以古有所谓铁线描,是细而有劲的画法,早已无人作了,因为一笔也含胡不得。”
《國語辭典》:条分缕析(條分縷析)  拼音:tiáo fēn lǚ xī
分析细密,条理清晰。《明史。卷二八。五行志一》:「而传说则条分缕析,以某异为某事之应,更旁引曲證,以伸其说。」也作「条分缕晰」、「析缕分条」。
《國語辭典》:细针密缕(細針密縷)  拼音:xì zhēn mì lǚ
比喻细密周到。《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这位姑娘虽是细针密缕的一个心思,却是海阔天空的一个性气。」也称为「细针密线」。
《國語辭典》:斜风细雨(斜風細雨)  拼音:xié fēng xì yǔ
细密的小雨随风斜落。形容春天烟雨迷濛的情景。唐。张志和 渔父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元。范康《竹叶舟》第三折:「江上撑开一叶舟,竿头收起钓鱼钩。箬笠蓑衣随意有,斜风细雨不须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