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纴织(紝織)
亦作“絍织”。 纺织。《北史·萧大圜传》:“侍儿五三,可充絍织;家僮数四,足代耕耘。” 明 陈子龙 《〈佩月堂诗稿〉序》:“盖古者民间之诗,多出于絍织井臼之餘,劳苦愁慕之语,动于情之不容已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十四娘 为人勤俭洒脱,日以絍织为事。”
分類:纺织
《国语辞典》:纺线(纺线)  拼音:fǎng xiàn
用棉花纺织成细而长条的线,称为「纺线」。
《漢語大詞典》:纴绩(紝績)
亦作“絍绩”。 纺织缉麻。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小畜》:“絍绩独居,寡处无夫,阴阳失忘,为人僕使。”
分類:纺织缉麻
《漢語大詞典》:耕纺(耕紡)
耕田纺织。犹农桑。 宋 梅尧臣 《送张圣民知登州》诗:“凡为二千石,唯在劝耕纺。”
《國語辭典》:纺织娘(紡織娘)  拼音:fǎng zhī niáng
草螽的别名。参见「草螽」条。
《漢語大詞典》:纴器(紝器)
纺织工具。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接舆妻:“夫负釜甑,妻戴紝器,变名易姓而远徙,莫知所之。”
分類:纺织工具
《漢語大詞典》:指挥所(指揮所)
(1).指挥军队作战的场所。
(2).一种纺织领导机构。如:防空指挥所。
《国语辞典》:纺染(纺染)  拼音:fǎng rǎn
纺织后而加工染色等的工作,称为「纺染」。
《國語辭典》:粗纱(粗紗)  拼音:cū shā
纺纱过程中的半成品,提供细纺使用。
《國語辭典》:麻纱(麻紗)  拼音:má shā
1.用麻的细纤维纺成的纱。
2.用细棉纱或棉麻混合而纺织成的平纹布,表面常成纵向凸纹,密度较为疏松,质地轻薄、凉爽,常染成浅色或印花,适合做成夏天的服装。
《漢語大詞典》:练漂(練漂)
纺织物精练和漂白的总称。也就是退浆、精练、漂白、丝光等加工过程的统称。
《漢語大詞典》:桑织(桑織)
谓植桑养蚕,取丝纺织。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天下有始篇:“衣食耕穫,桑织有餘;福积祸消,人给家赡。”
分類:养蚕纺织
《國語辭典》:提花  拼音:tí huā
纺织时用经线、纬线错综织出浮起的图案或花样。如:「提花毛巾」、「提花手帕」、「提花被面」。
《國語辭典》:洋布  拼音:yáng bù
旧时称用机器织成的平纹布。《儿女英雄传》第四回:「穿著伴半截子的月白洋布衫儿,还套著件油脂模糊破破烂烂的,天青缎子绣三蓝花儿的紧身儿。」
《漢語大詞典》:纤维作物(纖維作物)
指利用其纤维作纺织原料的作物。如棉花、亚麻、大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