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33,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蜡纸
纸半张
题纸
署纸
铺纸
废纸
七纸
纸袄
纸田
金纸
糊纸
纸甲
报纸
纸伞
裂纸
《國語辭典》:蜡纸(蠟紙)  拼音:là zhǐ
1.一种表层涂蜡的纸,透明,可用于防潮或包装。如:「随著食品科技的进步,现在已越来越少人用蜡纸包装食品。」
2.用蜡浸过的纸,刻写或打字后用来做油印的底版。如:「在影印机尚未普及的年代,老师只能用蜡纸在钢板上刻写讲义。」
《國語辭典》:纸半张(紙半張)  拼音:zhǐ bàn zhāng
比喻轻微、轻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著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半没甚七青八黄,尽著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古语说『秀才人情纸半张。』现今丫头已是他拐到手了,又有这些事,料想要不回来。」
分類:微不足道
《漢語大詞典》:题纸(題紙)
写有考题的试纸。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才待收拾完毕,号口边值号的委员早已喊接题纸。”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六:“一日乡试毕,予偶索其闈中题纸一观。”
《韵府拾遗 纸韵》:署纸(署纸)
吴师道诗岂堪称署纸
《国语辞典》:铺纸(铺纸)  拼音:pū zhǐ
摆置纸张。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夜长无睡引笔铺纸,悄然灯前,有念则书,言无次第。」《红楼梦》第四二回:「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著颜色。」
《国语辞典》:废纸(废纸)  拼音:fèi zhǐ
1.没有用的纸。
2.作废的契券。
《骈字类编》:七纸(七纸)
北史魏收传侯景叛入梁寇南境文襄时在晋阳令收为檄五十馀纸不日而就又檄梁朝令送侯景初夜执笔三更便了文过七纸文襄善之
《漢語大詞典》:纸袄(紙襖)
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 唐 殷尧藩 《赠惟俨师》诗:“云锁木龕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宋 曾慥 《集仙传》:“ 王先生 隐 王屋山 ,常衣纸袄,人呼 王纸袄 。” 元 张可久 《醉太平·山中小隐》曲:“裹白云纸袄,挂翠竹麻絛。一壶村酒话渔樵,望 蓬莱 縹緲。”
《漢語大詞典》:纸田(紙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鉏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穡,以义理为丰年。”后以“纸田”喻从事文字生涯。 宋 杨万里 《和仲良春晚即事》之四:“只有书生拙,穷年垦纸田。” 宋 杨万里 《题龙舜臣逊志斋》诗:“ 龙子 辛勤蒔纸田,少年笔势已翩翩。”
《骈字类编》:金纸(金纸)
唐 花蕊夫人徐氏 宫词 其四十四 擘开五色销金纸,碧锁窗前学草书。
分类:金纸
《国语辞典》:糊纸(糊纸)  拼音:hú zhǐ
1.以糊制成的纸。可包药粉吞服。
2.黏贴纸张。《隋书。卷二四。食货志》:「或剪铁鍱,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
《漢語大詞典》:纸甲(紙甲)
古代的一种简易的护身甲,以硬布裱骨,再用纸筋搪塞而成。 宋 代的士卒、民间武装曾用之。 清 代有前胸安铁叶絮纸布甲。宋史·兵志十一:“ 康定 元年四月,詔 江 南、 淮州 军造纸甲三万,给 陕西 防城攻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脱套》:“其下体前后二幅,名曰‘遮羞’者,必以硬布裱骨而为之,此战场所用之物,名为‘纸甲’者是也。”参阅《清文献通考·兵十六》
分類:简易护身
《國語辭典》:报纸(報紙)  拼音:bào zhǐ
用一定名称,每日或每隔六日以下的期间,按期发行的出版品。旧称为「新闻纸」。
《国语辞典》:纸伞(纸伞)  拼音:zhǐ sǎn
一种民间工艺。纸伞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制伞骨、糊纸、上油及造伞头,必须先将竹子浸泡一个月,以去掉糖分而防虫蛀,伞面则由韧性大、遇水不易潮湿的棉纸裱糊,最后再涂上防水桐油。近年则流行在纸伞上手绘风景、人物等。台湾美浓生产的手工油纸伞便颇富盛名。
《漢語大詞典》:裂纸(裂紙)
谓烧化纸钱或纸马。旧俗祭祖祈禳时,以此表示敬诚。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我也在爷娘坟上烧钱裂纸,浇茶奠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