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装订(裝訂)  拼音:zhuāng dìng
把散页的书籍或字画加工订成册子。
《国语辞典》:报禁(报禁)  拼音:bào jìn
限制报社设立、报纸张数及报导内容尺度的相关规定。如:「报禁一解除后,报纸的种类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漢語大詞典》:印张(印張)
印刷书籍时每一本书所用纸张数量的计算单位。一印张为全张平版纸(通称新闻纸或报纸)的二分之一。
《國語辭典》:粘贴(粘貼)  拼音:nián tiē
用浆糊、胶水等黏合剂,使纸张或其他东西附著在另一物体上。如:「售货员正忙著把印有价钱的标签粘贴在商品上。」
《國語辭典》:衬纸(襯紙)  拼音:chèn zhǐ
旧时在夹页中所加的纸,称为「衬纸」。《文明小史》第六○回:「是宋五彩蜀锦的手卷面子,上面贴著旧宣州玉版的衬纸,澄心堂粉画冷金笺的签条。」
《國語辭典》:纸版(紙版)  拼音:zhǐ bǎn
1.厚而硬的纸张。如:「厚纸版」、「硬纸版」。
2.旧时印刷排版成铅字后,以纸厚裱,拓出铅字的字形,以为重印时铸铅的模型。
《漢語大詞典》:纸型(紙型)
印刷用的浇铸铅版的模型。用多层特制的纸沾湿后覆于活字版上压制而成。 巴金 《随想录》十二:“刊物来不及付印, 广州 就受到敌军的围攻,我带着纸型逃到 桂林 。”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后来创造社被封,这部书的纸型,便移到了泰东书局。”
《國語辭典》:元书纸(元書紙)  拼音:yuán shū zhǐ
产于浙江省富阳、萧山等县的纸。色微黄,较毛边纸为粗,原料为石竹。
《漢語大詞典》:重纸累札(重紙累札)
谓很多的纸张。隋书·礼仪志四:“苟别君臣同异之礼,恐重纸累札,书不尽也。”
分類:纸张
《漢語大詞典》:绉巴巴(縐巴巴)
形容衣服、纸张、皮肤等发皱。 冯骥才 《雕花烟斗》:“瞧!他穿一身绉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膝头和袖口的部分磨得油亮。”
《漢語大詞典》:云龙笺(雲龍箋)
以云龙为图饰的纸张。红楼梦第八九回:“ 宝玉 走到里间门口,看见新写的一副紫墨色泥金云龙笺的小对。”
分類:云龙纸张
《漢語大詞典》:灾纸(災紙)
谓徒然损耗纸张。 明 范濂 《云间据目钞》卷二:“其他字画灾纸灾扇者,不可胜道,苟为搢绅物色,即自列千古名家。”参见“ 灾梨 ”。
《漢語大詞典》:灾梨(災梨)
亦作“灾梨”。 谓刻印无用的书,灾及作版的梨木。常用作刻印的谦词。 明 袁宗道 《答陶石篑书》:“ 中郎 见弟近作,谬相称许,强以灾梨。”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下半犹未脱稿,上半业已灾梨。”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莽莽中原,如痴如醉,灾梨耗楮,流毒无涯。”
分類:刻印无用
《漢語大詞典》:透明纸
一种薄而致密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纸张,空气与油酯很难透过
一种用含结晶盐类的胶粘剂涂面的纸,当涂面干燥后纸面无光泽呈霜状
《國語辭典》:洋纸(洋紙)  拼音:yáng zhǐ
旧指从欧洲输入的纸。《恨海》第七回:「那洋人便在衣袋里取出洋纸、铅笔,画了许多洋字,交给伯和。」也称为「西洋纸」。
《国语辞典》:活页装订(活页装订)  拼音:huó yè zhuāng dìng
一种装订书本的方式。先把纸张集合成册,于纸边打孔,再以塑胶圈或铁线圈固定。
《国语辞典》:电脑笔记本(电脑笔记本)  拼音:diàn nǎo bǐ jì běn
大小如A4纸张的电脑。因为轻巧,方便携带,如笔记本般可以随时以键盘或光笔等输入资料,所以称为「电脑笔记本」。如:「电脑笔记本可以外接其他装备来扩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