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画笺(畫箋)
供作画用的精美纸张。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北平笺谱》﹞因画笺大小不一,而影响于书之大小,不能一律,这真是一个难问题。”
《國語辭典》:印刷  拼音:yìn shuā
运用照相及分色技巧,把文字、图画等原稿制成印版,加上油墨压印,并可连续印出的技术。依版式分为凸版、平版、凹版及网版等四种印刷方式。也称为「刷印」。
《漢語大詞典》:杏笺
同“杏牋”。
杏黄色的精美纸张。
《国语辞典》:纸包(纸包)  拼音:zhǐ bāo
1.用纸张包裹物品而成的东西。如:「小纸包」、「油纸包」。《红楼梦》第六○回:「递了一个纸包与他们,说是蔷薇硝,带与芳官去擦脸。」
2.代指贿赂的财物。《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守门官吏,虽蒙苏爷嘱咐,没有纸包相送,那个与他禀话。」
《国语辞典》:纸片(纸片)  拼音:zhǐ piàn
碎裂的片状纸张。如:「劳作课后,他将桌上散布的纸片收拾乾净。」
《漢語大詞典》:贡笺(贡箋,貢牋)
(1).州府向朝廷推荐的员生的名册。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 开宝寺 为礼部贡院,二月十八日火,凡本部贡牋与夫所考试卷,须臾灰烬,略无遗者。”
(2).充作贡品的纸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今中外所用纸,推 高丽 贡牋第一,厚逾五銖钱,白如截脂切玉。”
《漢語大詞典》:雁头笺
同“雁头牋”。
唐代文人所喜用的一种优质纸张。因有雁头状暗纹,故名。
《漢語大詞典》:校书笺(校書箋)
即薛涛笺。一种幅小而精美的纸张,用以题咏或书写信函。 唐 人称 薛涛 为女校书,故薛涛笺又称校书笺。亦借指题咏或书信。 唐 司空图 《退居漫题》诗之二:“只忧诗病发,莫寄校书笺。” 唐 司空图 《狂题》诗之十三:“应到去时题不尽,不劳分寄校书笺。”参见“薛涛笺”。
《國語辭典》:薛涛笺(薛濤箋)  拼音:xuē táo jiān
唐代名妓薛涛所制的深红小彩笺。今亦指红色八行笺。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这是甚么纸?』(旦)『薛涛笺。』」
《国语辞典》:模书(模书)  拼音:mó shū
将可隐约透视的纸张覆在书帖之上,依样摹写。《南史。卷三二。张邵传》:「宋文帝云:『天下有五绝,而皆出钱唐。』谓杜道鞠弹棋,范悦诗,褚欣远模书,褚胤围棋,徐道度疗疾也。」也作「摹书」。
《国语辞典》:贴纸(贴纸)  拼音:tiē zhǐ
具黏性的纸张。上面印制各种图案,可供广告、收藏等用途。如:「小朋友最喜欢收藏印有卡通人物的贴纸。」
《漢語大詞典》:文镇(文鎮)
文具之一。以金属或玉、石制成,压在文书纸张之上以防散乱。又名书镇、镇纸、镇尺。
《漢語大詞典》:楮幅
书写文章所用的纸张。 清 周亮工 《跋顾少宰朱卷》:“以至一品题也,昔则标举要会,多止数言,而今则駢章丽句,环诵满楮幅矣。”
《國語辭典》:稿纸(稿紙)  拼音:gǎo zhǐ
供写稿用的纸。多印有直行或小方格。如:「他把作文簿上的文章誊到稿纸上,寄到报社。」
分類:稿纸纸张
《國語辭典》:条子(條子)  拼音:tiáo zi
1.长条形的物品。如:「布条子」、「纸条子」。也作「条儿」。
2.便条、短柬。《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报录人拿出条子来看,知道是选了徽州府学训导。」
3.长官对部属下的简单手谕。如:「下条子」。
4.特指召妓的字条。借指妓女。《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忽然又笑著问黄胖姑道:『近来有什么好条子没有?』黄胖姑道:『有有有!明天我荐给你。』」
5.黑道人物称警察。如:「几个不良少年看见警察,就大喊:『条子来咯!』」
《国语辞典》:宋板  拼音:sòng bǎn
宋时刊刻的书籍。雕镌最佳,纸张、校勘也极精良。也作「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