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纳贡(納貢)  拼音:nà gòng
1.进贡。指诸侯或藩属向天子进献物品。《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2.明代由生员捐纳钱财、米粟入国子监。《明史。卷六九。选举志》:「纳贡视例监稍优,其实相仿也。」《聊斋志异。卷七。胡四娘》:「东海李兰台见而器之,收诸幕中,资以膏火,为之纳贡,使应顺天举。」
《国语辞典》:纳贡称臣(纳贡称臣)  拼音:nà gòng chēng chén
献纳贡品,臣服其下。《清史稿。卷三。太宗本纪》:「宜要其纳贡称臣,以黄河为界。」
《国语辞典》:称臣纳贡(称臣纳贡)  拼音:chēng chén nà gòng
小国向大国臣服,定时进贡。《东周列国志》第一七回:「凡汉东小国,无不称臣纳贡。」
《漢語大詞典》:奉贡(奉貢)
(1).纳贡。后汉书·东夷传·夫馀:“二十五年, 夫餘王 遣使奉贡, 光武 厚荅报之。” 明 宋濂 《皇太子与高丽王书》:“王处海东,称藩奉贡於朝廷者五年。”
(2).犹奉献。后汉书·吕布传:“ 成 ( 侯成 )分酒肉,先入诣 布 而言曰:‘蒙将军威灵,得所亡马,诸将齐贺,未敢尝也,故先以奉贡。’”
分類:纳贡奉献
《漢語大詞典》:输贡(輸貢)
纳贡。辽史·地理志序:“东朝 高丽 ,西臣 夏国 ,南子 石晋 而兄弟 赵宋 , 吴越 、 南唐 航海输贡。”
分類:纳贡
《漢語大詞典》:纳职(納職)
犹纳贡。史记·平準书:“《禹贡》九州,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淮南子·原道训》:“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 高诱 注:“职,贡也。”
分類:纳贡
《漢語大詞典》:井赋(井賦)
古代行井田而纳贡赋,因用以称田赋。语本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以任地事,而令其贡赋”。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六:“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 唐 陆贽 《马燧浑瑊副元帅招讨河中制》:“授以师保之任,畴其井赋之养。” 宋 欧阳修 《除皇弟允初加食邑食实封余如故制》:“节旄并建,井赋兼增。”
《漢語大詞典》:修贡(修貢)
献纳贡品。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遣中书侍郎 冯延鲁 修贡于朝廷。”明史·唐胄传:“今日之事,若欲其修贡而已,兵不必用,官亦无容遣。”
《國語辭典》:宾贡(賓貢)  拼音:bīn gòng
1.古代乡举,地方官员设宴款待应举的学子,称为「宾贡」。《隋书。卷七三。循吏列传。梁彦光》:「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
2.称他国的贡士。《宋史。卷四八七。外国列传三。高丽》:「先是,三年,上亲试诸道贡举人,诏赐高丽宾贡进士王彬、崔罕等及第,既授以官,遣还本国。」
3.臣服。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明史。卷一二四。扩廓帖木儿列传》:「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
《漢語大詞典》:会正(會正)
(1).指会谈纳贡的事情。左传·文公四年:“ 曹伯 如 晋 会正。” 杜预 注:“会受贡赋之政也。”
(2).会长。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日知会之运动》:“因附设于圣公会也,故推 胡兰亭 任会正, 刘敬安 副之。”
《漢語大詞典》:脩贡(脩貢)
献纳贡品。脩,通“ 羞 ”。 汉 班固 《宝鼎诗》:“岳脩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
《漢語大詞典》:楚贡(楚貢)
左传·僖公四年载, 齐 伐 楚 , 管仲 责 楚 不向 周 室纳贡苞茅,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茅,指菁茅。后因以“楚贡”称菁茅。亦泛指贡物。 北齐 萧祗 《香茅诗》:“终当入 楚 贡,岂羡咏 陈 诗。”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楚 贡何年絶, 尧 封旧俗疑。” 仇兆鳌 注引 郭知达 曰:“ 楚 贡,如 岭 南小梗。”
《漢語大詞典》:奉地
向天子直接交纳贡赋的地区。 汉 贾谊 《新书·益壤》:“今 淮南 地远者或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属於 汉 ,其苦之甚矣……此终非可久为奉地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历代漕运考:“是时所谓 淮南 东道,皆天子奉地。”
《漢語大詞典》:充调(充調)
指交纳贡钱。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乃以 刘虞 为幽州牧”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贫而清慎者,无以充调,或至自杀。 灵帝 以 虞 清贫,特不使出钱。”
分類:交纳纳贡
《漢語大詞典》:贡楛(貢楛)
进贡以楛木为干的箭。语出国语·鲁语下:“昔 武王 克 商 ,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於是 肃慎氏 贡楛矢。”后借指向中央政府纳贡之使。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重译接武,贡楛盈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