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边令(邊令)
(1).用以保卫边疆的禁令、纪律。宋书·何承天传:“今承平来久,边令弛纵。”
(2).边地县份的县令。 清 方文 《迁安》诗:“莫言边令好催科,县小民稀奈若何。”
《漢語大詞典》:乌杂(烏雜)
(1).乌合。 唐 张九龄 《贺克捷状》:“本是乌杂之徒,足徵破亡之渐。”《前汉书平话》卷中:“时 秦 朝陆沉, 山 东大扰,异姓并起,英雄乌杂。”
(2).引申指杂乱无纪律。 唐 白居易 《请罢兵第二状》:“况神策官健,又最乌杂:以城市之人,例皆不惯。如此,忽思生路,或有奔逃。”
分類:杂乱纪律
《國語辭典》:迫降  拼音:pò jiàng
飞行中的飞机,因燃料不足、气流不稳定、机件故障或其他原因,难以续飞,须紧急著陆,称为「迫降」。
《漢語大詞典》:体肃(體肅)
谓纪律严肃。《西游补》第十五回:“ 唐僧 见了名姓,便已晓得是 八戒 ,只是军中体肃,不便相认。”
分類:纪律严肃
《国语辞典》:慢散  拼音:màn sǎn
散漫没纪律。《荡寇志》第八回:「宋江不得已,愿借重令坦并令爱之尊首祭旗,尊血衅鼓,慢散儿郎,以与阁下相戏。」
分类:散漫纪律
《漢語大詞典》:谋律(謀律)
谋略与纪律。文选·陆机〈辨亡论上〉:“或师无谋律,丧威稔寇。” 李善 注:“言出师之法,必以律齐之。今则不然,各恃兵怙乱,而出师无律也。” 吕向 注:“言群雄之兵,或无谋策之法。”
分類:谋略纪律
《漢語大詞典》:警容
指警察的外表、纪律、威仪等。《北京日报》1983.7.29:“这次更换警服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善警容仪表,提高警服质量,使警服的颜色、制式与军服、民服明显区分开的指示精神,由公安部报经国务院批准的。”
《國語辭典》:违法乱纪(違法亂紀)  拼音:wéi fǎ luàn jì
违反法律,扰乱纲纪。如:「做人应当奉公守法,千万不可违法乱纪。」也作「败法乱纪」。
《國語辭典》:违纪(違紀)  拼音:wéi jì
违反纪律。多指军警违反一切法规命令而言。如:「军队纪律严明,凡是服装仪容不整,不假外宿等,均属违纪行为。」
分類:违犯纪律
《國語辭典》:乌合之众(烏合之眾)  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
比喻暂时凑合,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梁书。卷三九。羊侃传》:「景进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自然瓦解。」《文明小史》第三回:「这绿营的兵固然没用,然而出来弹压这般童生。与一班乌合之众,尚觉绰绰有馀。」也作「乌合之卒」。
《國語辭典》:松弛(鬆弛)  拼音:sōng chí
放轻松。如:「肌肉松弛」、「为了松弛紧张忙碌的心情,他决定出国渡假。」
《漢語大詞典》:小金库(小金庫)
指为了小团体的利益,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而非法设置的公款保管和出纳部门。《人民日报》1981.8.19:“ 辽宁省 营口市 镀锌薄板厂非法设立‘小金库’,大搞吃喝招待,严重违反财经纪律,有关人员受到党纪处分和经济制裁。”
《国语辞典》:工作伦理(工作伦理)  拼音:gōng zuò lún lǐ
工作时所需相应的意识,以及其所遵从的规范与纪律,如要求守时、守纪、操守、团队精神、专业性等。
《国语辞典》:乌合之卒(乌合之卒)  拼音:wū hé zhī zú
比喻临时凑集,而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梁书。卷三九。羊侃传》:「今驱乌合之卒,至王城之下,虏马饮淮,矢集帝室,岂有人臣而至于此?」也作「乌合之众」。
《国语辞典》:败法乱纪(败法乱纪)  拼音:bài fǎ luàn jì
毁坏法治,扰乱纪律。《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也作「违法乱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