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朵红云侍虚皇
 

《苏轼诗集》卷三十六〈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
〈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其一:「澹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新增月日纪古》卷之一下〈正月卷之一下·十五日〉~423~
苏东坡上元侍宴御楼,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红云捧玉皇。
典故
馆陶恩

相关人物
刘庄(东汉明帝)
 
红夫(馆陶公主)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附《皇女》
皇女红夫,十五年封馆陶公主,适驸马都尉韩光。

例句

早加于氏对,偏占馆陶恩。 窦常 凉国惠康公主挽歌

典故
红丝牵第三
 
郭元振红丝幔


《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牵红丝娶妇〉
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视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也。
典故
何胤三遗红

相关人物
何胤


《南史》卷三十《何尚之传》附《何胤传》
及郁林嗣位,胤为后族,甚见亲待。为中书令,领临海、巴陵王师。胤虽贵显,常怀止足。建武初,已筑室郊外,恒与学徒游处其内。至是遂卖园宅欲入东。未及发,闻谢朏罢吴兴郡不还,胤恐后之,乃拜表解职,不待报辄去。明帝大怒,使御史中丞袁昂奏收胤。寻有诏许之。……永元中,徵为太常、太子詹事,并不就。梁武帝霸朝建,引为军谋祭酒,并与书诏,不至。及帝践阼,诏为特进、光禄大夫,遣领军司马王杲之以手敕谕意,并徵谢朏。……及杲之从谢朏所还,问胤以出期。胤知朏已应召,答杲之曰:「吾年已五十七,月食四斗米不尽,何容复有宦情?」

例句

严光一唾垂緌紫,何胤三遗大带红。 韩偓 此翁

典故
一骑红尘失笑
 
一骑红尘献荔枝
 
玉环旧事
 
红尘一骑妃子笑
 
荔枝无驿使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杜牧
 
杨玉环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一〈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无人知道荔枝来】。」
典故
相思红豆
 
红豆相思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相思〉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秋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劝君休采撷】【赠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右丞集笺注》卷十五
清·赵殿成笺注引唐·李匡义《资暇录》:「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别名也。」
典故
红粉成灰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八〈燕子楼三首〉
〈燕子楼三首〉其二:「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典故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三〈豪侠一·?髯客〉~445~
隋炀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杨素守西京。素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奢贵自奉,礼异人臣。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 ,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颇僭于上。末年益甚,无复知所负荷,有扶危持颠之心。一日,卫公李靖以布衣来谒,献奇策,素亦踞见之。靖前揖曰:「天下方乱 ,英雄竞起,公以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素敛容而起 ,与语大悦,收其策而退。当靖之骋辩也,一妓有殊色,执红拂立于前,独目靖,靖既去,而执拂妓临 轩指吏问曰:「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吏具以对,妓诵而去。靖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靖起问焉。乃紫衣戴帽人,杖 揭一囊。靖问:「谁?」曰:「妾,杨家之红拂妓也。」靖遽延入。脱衣去帽, 乃十八九佳丽人也。素面华衣而拜。靖惊,答曰:「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 多矣,未有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靖曰:「杨司空权重 京师如何?」曰:「彼尸居馀气,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众矣。彼亦不 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问其姓,曰:「张。」问伯仲之次,曰:「最 长。」观其肌肤、仪状、言词、气性,真天人也。靖不自意获之,愈喜惧,瞬息 ,万虑不安,而窥户者足无停履。既数日,闻追访之声,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马 ,排闼而去。将归太原。
典故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山石榴寄元九〉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江城上佐閒无事,山下斸得厅前栽。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曲尘。泪痕裛损燕支脸,剪刀栽破红绡巾。谪仙初堕愁在世,奼女新嫁娇泥【案:去声。】春。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燄欲烧人。閒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商山秦岭愁杀君【商山秦岭愁杀人】,山石榴花红夹路。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若云色似石榴裙】。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阑前只忆君。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三〈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
山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色相故关行道地【色相故开行道地】,香尘拟触坐禅人。瞿昙弟子君知否,恐是天魔女化身。
典故
两眼啼红
 
啼红
 
泪成血
 
泪珠红
 
玉壶悲
 
玉壶盛泪
 
玉壶红泪
  
红泪客
 
落红如泪
 
双泪红垂
 
灵芸泪

相关人物
薛灵芸
 
曹丕(魏文帝)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七《魏》
「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便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盛泪壶中,即如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太平御览》卷三百八十一〈人事部二十二·美妇人下〉
王子年《拾遗记》:「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灵芸年十七,容貌绝世,时明帝选良家子入宫,灵芸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玉唾壶承泪,壶即如红色。及至京师,壶中之泪凝如血矣。」

简释

玉壶盛泪:指妇人哀伤落泪。宋钱惟演《无题》:“纨扇寄情虽自洁,玉壶盛泪只凝红。”


例句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李贺 蜀国弦

典故
红荔子驰驿风流

相关人物
杨玉环(杨贵妃)


《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列传上·杨贵妃〉~3494~
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典故

《全唐诗》卷六百四十一〈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其七十三:「紫水风吹剑树寒,水边年少下红鸳。未知百一穷阳数,略请先生止的看。」
典故 
西厢

相关人物
张生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八〈杂传记五·莺莺传〉~402~
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从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知者诘之,谢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馀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诘者识之。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馀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兹寺。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从母。是岁,浑洌薨于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于军,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骇,不知所托。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十余日,廉使杜确将天子命以总戎节,令于军,军由是戢。郑厚张之德甚,因饰馔以命张,中堂宴之。复谓张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犹君之生,岂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礼奉见,冀所以报恩也。」命其子,曰欢郎,可十余岁,容甚温美。次命女:「出拜尔兄,尔兄活尔。」久之辞疾,郑怒曰:「张兄保尔之命,不然,尔且掳矣,能复远嫌乎?」久之乃至,常服氢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张惊为之礼,因坐郑旁。以郑之抑而见也,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问其年纪,郑曰:「今天子甲子岁之七月,终于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张生稍以词导之,不对,终席而罢。张自是惑之,愿致其情,无由得也。崔之婢曰红娘,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婢果惊沮,腆然而奔,张生悔之。翼日,婢复至,张生乃羞而谢之,不复云所求矣。婢因谓张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张曰:「馀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绮间居,曾莫流盼。不为当年,终有所蔽。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尔其谓我何?」婢曰:「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不然则无由也。」张大喜,立缀春词二首以授之。是夕,红娘复至,持彩笺以授张曰:「崔所命也。」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亦微喻其旨,是夕,岁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东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半开矣。红娘寝于床,生因惊之。红娘骇曰:「郎何以至?」张因之曰:「崔氏之笺召我也,尔为我告之。」无几,红娘复来,连曰:「至矣!至矣!」张生且喜且骇,必谓获济。及崔至,则端服严容,大数张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见托。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词,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以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试欲寝其词,则保人之奸,不义;明之于母,则背人之惠,不祥;将寄与婢仆,又惧不得发其真诚。是用托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其必至。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言毕,翻然而逝。
典故
红旗破贼
 
黄纸红旗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刘十九同宿〉【案:时谁寇初破。】
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黄纸除书非我名】。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典故
一水是红墙
 
红墙天阻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代应〉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國語辭典》:鹄立(鵠立)  拼音:hú lì
1.像鹄一样伸长脖子站立著。形容人引领而望。《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今整勒士马,瞻望鹄立。」《晋书。卷七一。孙惠传》:「控马鹄立,计日俟命。」
2.依序并立。宋。苏轼 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诗:「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國語辭典》:红拂(紅拂)  拼音:hóng fú
唐杜光庭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的人物。为隋代名妓,姓张,名出尘。本隋相杨素之侍妓,后遇李靖,识为英雄,遂与李靖同赴太原。明张凤翼加以敷演,撰有《红拂记》。
《國語辭典》:红巾(紅巾)  拼音:hóng jīn
1.红色的领巾或头巾。《水浒传》第三四回:「一个个身长力壮,都是面恶眼凶,头裹红巾,身穿衲袄,腰悬利剑,手执长鎗,早把一行人围住。」
2.特称元末韩林儿、徐寿辉、明玉珍等徒众,为灭元的主力。
《漢語大詞典》:红巾军(紅巾軍)
亦省称“ 红巾 ”。 1. 南宋 初年北方抗 金 义军。因以红巾为标志而得名。后来 河北 、 淮北 地区也有。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先是 河东 之民,所在出攻城邑,皆用 建炎 年号。又有红巾军,於 泽 潞 间尝劫 宗翰 寨,故 金 捕红巾甚急;然真红巾不可得,多杀平民亡命者。”
(2). 元 末(公元1351年--1366年) 刘福通 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红巾而得名。《全元散曲·醉太平》:“堂堂大 元 ,姦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 元 ﹞到末年,数当乱,任非其人,酷刑横歛, 台 温 处 之民,树旗村落,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由是谋叛者各起, 黄岩 方谷珍 因而肇乱, 江 淮 红巾徧四方矣。”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元末红军》:“ 张仲举 在都,寄 浙 省参政 周玉坡 云:‘天子临轩授鉞频,东南无地不红巾。’”参阅明史·韩林儿传
《國語辭典》:红泪(紅淚)  拼音:hóng lèi
相传魏文帝曹丕爱一美人薛灵芸,当灵芸告别父母时,泪下沾衣,并以玉唾壶承泪,壶即呈红色。到京师时,壶中的泪凝固如血。典出晋。王嘉《拾遗记》卷七。后比喻女子悲伤的眼泪。唐。李郢〈为妻作生日寄意〉诗:「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清。郑文焯 湘春夜月。最销魂词:「凤帐笼寒,空夜夜报君红泪,销黯罗襟。」
《國語辭典》:红鸾(紅鸞)  拼音:hóng luán
1.术数用语。星命家指吉星,主有喜事。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孩儿,你可曾算我两个的八字,红鸾天喜几时到命哩?」
2.红色羽毛的鸾鸟。唐。李颀〈送刘四赴夏县〉诗:「九霄特立红鸾姿,万仞孤生玉树枝。」
《國語辭典》:红娘(紅娘)  拼音:hóng niáng
唐元稹所著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人物。为崔莺莺婢女,从中撮合张生与莺莺的一段姻缘。后用为婢女的称呼,或称撮合男女的媒人。《十二楼。合影楼》第一回:「绿波惯会做红娘,不见御沟流出墨痕香。」
《漢語大詞典》:红娘子(紅娘子)
(1).相传 明 末农民起义军的著名女将。出身江湖艺人。在 杞县 率众起义,与夫 李信 ( 李岩 )同投 李自成 。参阅 清 吴伟业 绥寇纪略·通城击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2).虫名。樗鸡的俗称。可以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樗鸡:“其鸣以时,故得鸡名……其羽文綵,故俗呼红娘子。”
(3).词牌名。《连理枝》的别称。见 清 万树 词律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