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3,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红雨
离宫
丹凤
丹梯
红莲
软红
红霞
赫然
朱户
朱栏
青红
赤心
红旗
朱衣
红蓼
《國語辭典》:红雨(紅雨)  拼音:hóng yǔ
比喻落花缤纷。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唐。殷尧藩〈襄口阻风〉诗:「鸥散白云沉远浦,花飞红雨送残春。」
《國語辭典》:离宫(離宮)  拼音:lí gōng
1.古代帝王出巡时的行宫。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元。萨都剌 百字令。石头城上词:「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2.星官名。由六颗星组成,属室宿。《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离宫六星,天子之别宫,主隐藏休息之所。」
《漢語大詞典》:离南(離南)
(1).南方。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 查慎行 注引《参同契》注:“子居北,北乃坎之正位。午居南,南乃离之正位。”
(2).草名。又名通脱木,俗称通草。尔雅·释草:“离南,活莌。” 郭璞 注:“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茎中有瓤正白。”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通脱木﹝释名﹞引 苏颂 曰:“尔雅:‘离南,活莌。’即通草也。”
《漢語大詞典》:丹凤(丹鳳)
(1).头和翅膀上的羽毛为红色的凤鸟。禽经“鸞” 晋 张华 注:“首翼赤曰丹凤。” 唐 元稹 《桐花》诗:“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俄见朝阳丹凤,啣一赤玉盘,上有玻璃琖二,盛香茗,伸颈屹立。”
(2).喻下达诏书的使者。亦指诏书。 南朝 梁简文帝 《汉高庙赛神》诗:“白云 苍梧 去,丹凤 咸阳 来。” 唐 黄滔 《贺清源仆射新命》诗:“二天在顶家家咏,丹凤衔书岁岁来。” 明 高明 《琵琶记·春宴杏园》:“九重天上声名重,紫泥封已传丹凤。”
(3).指丹凤城或丹凤阙、丹凤门、丹凤楼。亦借称帝都、朝廷。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明 陈玉阳 《昭君出塞》:“謫青鸞,寃生画郎;今日呵,辞丹凤,愁生故乡。”
(4).喻杰出者。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四折:“俺哥哥丹凤之具。”
《漢語大詞典》:丹梯
(1).红色的台阶。亦喻仕进之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躧步陵丹梯,并坐侍君子。” 黄节 注:“丹梯,丹墀也。” 唐 许浑 《送上元王明府赴任》诗:“官满定知归未得,九重霄汉有丹梯。”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吴振西》之二:“中郎餘庆传 羊 傅,暂阻丹梯莫愴然。”
(2).指高入云霄的山峰。《文选·谢朓〈敬亭山诗〉》:“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李善 注:“丹梯,谓山也。” 唐 李白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诗:“遇憩 裴 逸人,巖居陵丹梯。” 王琦 注引 吕延济 曰:“丹梯,谓山高峯入云霞处。” 唐 欧阳詹 《送闻上人游嵩山》诗:“丹梯石磴君先去,为上青冥最上头。”
(3).指寻仙访道之路。 唐 宋之问 《发端州初入西江》诗:“ 金陵 有仙馆,即事寻丹梯。”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诗:“鸿宝寧全秘,丹梯庶可凌。” 邵宝之 注:“丹梯,山上升仙之路。”旧唐书·武宗纪:“志欲矫步丹梯,求珠 赤水 。” 明 徐渭 《蜡屐》诗:“万钱收锦檿,五岳遍丹梯。”
《漢語大詞典》:红莲(紅蓮)
(1).红色荷花。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 唐 王维 《山居即事》诗:“緑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红莲相倚深如怨,白鸟无言定是愁。”
(2).指女子的红鞋。 宋 秦观 《满庭芳·咏茶》词之三:“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花月痕》第八回:“一个十四五岁的,身穿一件白纺绸大衫,二蓝摹本缎的半臂,头上挽了个麻姑髻,当头插一朵芍药花,下截是青縐镶花边裤,微露出红莲三寸。”
(3).早稻名。 唐 陆龟蒙 《别墅怀归》诗:“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土物下:“红莲稻,自古有之……此米中间絶不种,二十年来农家始復种,米粒肥而香。” 宋 范成大 《再到虎丘》诗:“觉来饱喫红莲饭,正是塘东稻熟天。”
《國語辭典》:软红(軟紅)  拼音:ruǎn hóng
繁华的都市。宋。苏轼 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诗二首之一:「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属车尘。」
《国语辞典》:红霞(红霞)  拼音:hóng xiá
1.红色云霞。如:「夕阳西下,红霞满天。」《水浒传》第五回:「又赶了三二十里田地,过了一条板桥,远远地望见一簇红霞。」
2.形容人害羞而脸红。如:「她听得这话,不禁满面红霞。」《西游记》第七二回:「娇脸红霞衬,朱唇绛脂匀。」
《國語辭典》:赫然  拼音:hè rán
1.光明、显耀的样子。《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神武赫然,威震八荒。」
2.发怒、生气的样子。《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
3.令人怵目惊心的样子。《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
《漢語大詞典》:朱户
(1).古代帝王赏赐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的大门,古为“九锡”之一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六锡朱户。”汉书·王莽传上:“於是 莽 稽首再拜,受緑韍袞冕衣裳……九命青玉珪二,朱户、纳陛。”
(2).泛指朱红色大门。 宋 柳永 《西江月》词:“凤头绣帘高卷,兽鐶朱户频摇。” 明 刘基 《小重山》词:“娟娟斜倚凤凰楼,窥朱户,应自半含羞。”
(3).指富贵人家。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怡颜丰柯之下,而朱户变为绳枢。” 唐 李绅 《过吴门二十四韵》:“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南唐 冯延巳 《虞美人》词:“碧波朱户垂帘暮,帘下鸎鸎语。”
《漢語大詞典》:朱栏(朱欄)
朱红色的围栏。 唐 李嘉祐 《同皇甫冉登重元阁》诗:“高阁朱栏不厌游,蒹葭白水遶长洲。”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摄身凌苍霞,同凭朱栏语。”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观其俛受金絙,俯入朱栏,既听乐而率舞,亦仰德而来观。”
《漢語大詞典》:青红(青紅)
青色和红色。常用以指代颜料、胭脂粉黛、彩霞、灯彩等。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宋史·奸臣传二·蔡攸:“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袴,涂抹青红。” 宋 王安石 《梁王吹台》诗:“仰不见王处,云间指青红。”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久慙衰病承貂珥,乍眩青红列只孙。”
《國語辭典》:赤心  拼音:chì xīn
忠心、诚心。《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唐。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使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一二首之一一:「李相将军拥蓟门,白头惟有赤心存。」
《國語辭典》:红旗(紅旗)  拼音:hóng qí
红色的旗帜。中共以其为革命的象徵。
《國語辭典》:朱衣  拼音:zhū yī
1.红色的官服。古代以黄袍、紫绶、朱衣、青衫、白首等服色分辨贵贱。《礼记。月令》:「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唐。杜牧〈新转南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2.著此服色的官位。《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迎气五郊,而车驾稀出,四时至敬,屡委有司,虽有解除,犹为疏废。」唐。章怀太子。注:「朱衣,谓祭官也。」
3.朱衣人。参见「朱衣点头」条。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三出:「三策献君前,头点朱衣圣恩眷。庆朝廷明盛,罗网英贤。」
《漢語大詞典》:朱衣使者
指科举考试官。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小生带天聋地哑,外扮朱衣使者,执簿随上。” 清 梁章钜 称谓录·主考:“朱衣使者, 宋 人诗中屡见,亦言试官也。”参见“ 朱衣点头 ”。
分類:科举考试
《漢語大詞典》:红蓼(紅蓼)
蓼的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 唐 杜牧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诗:“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计定》:“秋到 润州 江上,红蓼黄芦白浪。” 清 杨芳灿 《满江红·芦花》词:“红蓼滩头秋已老,丹枫渚畔天初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