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红丝(紅絲)  拼音:hóng sī
1.红色的丝线。唐。温庭筠〈春愁曲〉:「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
2.借指牵引姻缘的线。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七出:「可知定情诗红丝拴紧,抵过他万两雪花银。」《红楼梦》第五七回:「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
《國語辭典》:红丝砚(紅絲硯)  拼音:hóng sī yàn
山东省益都县出产的砚台。相传其红丝石是最好的砚台材料,质地润泽,颜色赤黄,有红色条纹如丝,萦绕石面,故称为「红丝砚」。据说质料天下第一,用墨匣盖著,墨汁可以数天不乾。
分類:山东
《漢語大詞典》:红丝研(紅絲研)
见“ 红丝砚 ”。
《國語辭典》:红丝砚(紅絲硯)  拼音:hóng sī yàn
山东省益都县出产的砚台。相传其红丝石是最好的砚台材料,质地润泽,颜色赤黄,有红色条纹如丝,萦绕石面,故称为「红丝砚」。据说质料天下第一,用墨匣盖著,墨汁可以数天不乾。
分類:山东
《漢語大詞典》:牵红丝(牽紅絲)
见“ 牵丝 ”。
《國語辭典》:牵丝(牽絲)  拼音:qiān sī
1.丝,系印环用的丝绳。牵丝即执印绶,指做官。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2.缔结絪缘。参见「牵丝娶妇」条。
3.书法上指笔势往来之间所牵带的纤细痕迹。
《国语辞典》:红丝绳(红丝绳)  拼音:hóng sī shéng
月下老人在成全人间姻缘时,所牵的红线。现多用于婚姻喜庆上,象徵吉祥。
《漢語大詞典》:红丝石(紅絲石)
我国 山东省 青州市 所产的砚石。石质赤黄,有红纹如丝,萦绕石面,故名。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 欧公 《研谱》,以 青州 红丝石为第一。”参见“ 红丝砚 ”。
《國語辭典》:红丝砚(紅絲硯)  拼音:hóng sī yàn
山东省益都县出产的砚台。相传其红丝石是最好的砚台材料,质地润泽,颜色赤黄,有红色条纹如丝,萦绕石面,故称为「红丝砚」。据说质料天下第一,用墨匣盖著,墨汁可以数天不乾。
分類:山东
《分类字锦》:箸拨红丝(箸拨红丝)
罗隐览晋史诗盘擎紫线莼初熟箸拨红丝鲙正肥题下自注张翰思吴中鲈鲙莼羹
罗隐 盘擎紫线莼初熟,箸拨红丝脍正肥。
分类:匕箸
《国语辞典》:红丝暗系(红丝暗系)  拼音:hóng sī àn xì
比喻姻缘牵合。《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安公子一时话不投机,惹动他一冲的性儿,老羞成怒,还不曾红丝暗系,先弄得白刃相加。」
分类:姻缘牵合
《国语辞典》:红丝待选(红丝待选)  拼音:hóng sī dài xuǎn
唐宰相张嘉正欲纳郭元振为婿,令五女各持红丝线,隔幔使郭择取,终挑得第三女。见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牵红丝娶妇》。后比喻为女招婿。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二出:「红楼此日,红丝待选,须教红叶传情。」
《漢語大詞典》:红丝疔(紅絲疔)
疔疮之一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疔疮》:“红丝疔发於手掌及骨节间,初起形似小疮,渐发红丝,上攻手膊,令人寒热往来,甚则恶心呕吐,治迟者,红丝攻心,常能坏人。”
分類:疔疮
《漢語大詞典》:幕里红丝(幕裏紅絲)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丝娶妇:“ 郭元振 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 张嘉贞 欲纳为壻…… 张 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壻。’ 元振 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缐,得第三女。”后以“幕里红丝”。指择婿。 明 高明 《琵琶记·奉旨招婿》:“屏间孔雀人难中,幕里红丝谁敢牵。”一本作一本作“幙里红丝”。
分類:择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