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选种(選種)  拼音:xuǎn zhǒng
选取优良的品种,加以繁殖。如:「水果经选种栽植,产品更加优良。」
《漢語大詞典》:孳牧
繁殖牧养。 宋 欧阳修 《论监牧札子》:“至於土地广狭,水草善恶,岁时孳牧,吏卒勤惰,以至牝牡种类,各随所宜。”
分類:繁殖牧养
《漢語大詞典》:种牛(種牛)
专供繁殖的牛。《晋书·食货志》:“典牧种牛不供耕驾。”
分類:种牛繁殖
《國語辭典》:成虫(成蟲)  拼音:chéng chóng
昆虫类的幼虫,经过蛹的时期,蜕变成与母虫同一形态,而能繁殖后代的成熟昆虫。如蚕的成虫是蛾,毛毛虫的成虫是蝴蝶,孑孓的成虫是蚊子等。
《國語辭典》:母本  拼音:mǔ běn
1.植物繁殖过程中,新一代的雌性植株。也称为「母株」。
2.版本上指翻印或影印时的底本。
《漢語大詞典》:亲代(親代)
产生后一代生物的生物,对后一代生物来说是亲代,所产生的后一代叫子代。
《漢語大詞典》:训聚(訓聚)
谓繁殖人口,积聚物资,教育人民,训练军队。语本左传·哀公元年:“ 越 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 吴 其为沼乎!” 唐 朱敬则 《隋炀帝论》:“于时 隋 德在人,羣生乐业,二十年之训聚,百万众之精彊,乘天下之有盈,骄四海之无事。”
《漢語大詞典》:保殖
谓维持其生长、繁殖。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禹贡》所载,厥田惟上。沃野千里,原隰弥望。保殖五穀,桑麻条畅。”
《漢語大詞典》:赤潮
(1).指无产阶级的革命浪潮。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七:“十月革命爆发, 莫斯科 成了世界革命的中心。这几天正是赤潮高涨的时候。” 瞿秋白 《“什么!”》:“一九一七年之秋, 俄罗斯 红光烛天,赤潮澎湃。”
(2).由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近岸海域晚春至早秋季节。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带有粘性,并有腥臭,故渔民俗称臭水。六十年代以来,城市污水大量排放,造成近海水域富营养化,致使出现赤潮。赤潮能杀死贝类、虾类和鱼类,严重危害渔业生产。
《漢語大詞典》:兹兹
滋生繁殖。史记·陈杞世家论:“ 田常 得政於 齐 ,卒为建国,百世不絶,苗裔兹兹,有土者不乏焉。” 清 方苞 《大司寇韩城张公继室王夫人墓志铭》:“年逾六甲,子姓兹兹。”
分類:滋生繁殖
《國語辭典》:嫁接  拼音:jià jiē
一种植物无性繁殖和改良品种的方法。以人为方式,将一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植物体上,使其瘉合而成为一个独立生长的新植株。此法能保持植物原有的某些特性,常用来改良品种、增加生长发育的旺盛程度、减少土壤带来的病害。
《国语辞典》:菌落  拼音:jùn luò
单个细菌菌体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所形成肉眼可见的一团细菌群落。依细菌种类不同,菌落表面及边缘常亦有不同的形态。
《國語辭典》:引种(引種)  拼音:yǐn zhǒng
由外地引进植物种类或品系以供栽培者。
《漢語大詞典》:种子田(種子田)
也叫留种田。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所用的田地。
《國語辭典》:真菌  拼音:zhēn jùn
真核生物的一群,菌体由单细胞或为多细胞由菌丝组成,具有细胞核,但缺乏叶绿素,不能行光合作用。通常以腐生或寄生在其他物体上,靠菌丝体吸收外界现成的营养物质维生。种类繁多,大部分能产生孢子。分布广泛,常见的如酵母菌、黴菌、蕈类等。
《国语辞典》:砧木  拼音:zhēn mù
植物嫁接繁殖时,生根于土壤内,且承接另一株枝条者,称为「砧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