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跟踪(跟蹤)  拼音:gēn zōng
跟随踪迹,通常指紧紧跟在人的后面。如:「跟踪别人,不是一种光明磊落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跟着
(1).尾随在后面。《宣和遗事》前集:“那 明皇 无计奈何……把那贵妃使 高力士 将去佛堂后田地里縊杀了。诸军且跟著 明皇 入 蜀 。”《水浒传》第六十回:“ 晁盖 带同诸将上马,领兵离了 法华寺 ,跟着和尚,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 沙汀 《淘金记》十五:“现在,他又跟着寡妇跑到 筲箕背 查看来了。”
(2).紧接着。 丁玲 《松子》:“他偷过不熟的玉蜀黍,他也跑到桃园里去偷桃子,他被打过,也被狗追逐过,但他的胆子和技巧也就跟着有了进步。” 吴组缃 《山洪》十五:“跟着是连日的阴雨。”
(3).随即。 茅盾 《无题》:“刚才朗诵时的全部经过突又在她意识上显现了,她那镜中影的嘴唇上的嘲讽的微笑便跟着强化。” 沙汀 《淘金记》十五:“‘忙什么呵!’ 孙表婶 说:‘茶总要喝一杯呀!’‘不,我跟着要回去!’”
《國語辭典》:接口  拼音:jiē kǒu
1.接著别人的话题说话。《红楼梦》第一六回:「赵嬷嬷又接口道:『可是呢!我也老糊涂了。』」
2.接合的地方。如:「这个接口没有黏好,所以一不小心就弄断了。」
《漢語大詞典》:连向(連向)
方言。紧接着;连忙。 木青 《不许收穫的秋天》第五章:“ 章传熙 偷着把苤蓝起回家去,连向腌进缸里。” 木青 《不许收穫的秋天》第二三章:“这消息像晴天霹雳在 山花 头顶炸响,好不容易才镇定住,连向跑到大队文书家询问。”
《漢語大詞典》:趁脚
亦作“趂脚”。
(1).紧跟着;紧接着。 宋 杨万里 《晓起探梅》诗:“江梅小树打头开,便有红梅趂脚来。”
(2).谓行走方便。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四章:“下坡路又趁脚,转一个小弯,立刻便来到 王文炳 的身后。”
《漢語大詞典》:下标
作下角标志的符号;尤指起同类相别作用的下标符号
常用小号字印在或写在比其它符号稍低处,但不是紧接它的下方的。例如:H&-{2}O的下标2。
《國語辭典》:维管束(維管束)  拼音:wéi guǎn shù
维管束植物体内具有运输及支持功能的构造,含木质部及韧皮部,木质部运输水分及无机盐类,韧皮部运输养分。
《國語辭典》:外后日(外後日)  拼音:wài hòu rì
大后天。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今人谓后三日为外后日。」《金瓶梅》第三回:「明日是破日,后日也不好,直到外后日,方是裁衣日期。」也作「大后天」。
《國語辭典》:一连串(一連串)  拼音:yī lián chuàn
连续不断。《文明小史》第五一回:「看见了许多外国人履声橐橐的一连串来了。」
《漢語大詞典》:跟住
紧接着。 李準 《参观》:“在春天浇‘拔节水’时,我们不马上浇它,等它两天,让小麦下边几个节不拔得那快,蹲一蹲,长硬实粗壮,然后再跟住浇水。”
《漢語大詞典》:话赶话(話趕話)
方言。谓紧接着对方的话题说话。《杜鹃》1985年第9期:“也许是话赶话,有位快嘴的女工立刻以同情的口吻说:‘唉呀,你还加什么班,里外挣的还不都是你妈妈的钱!’”
《国语辞典》:顶针挨住(顶针挨住)  拼音:dǐng zhēn ái zhù
一个紧接一个,他人无法从中插入。如:「参观博览会的人顶针挨住,形成一条长龙。」《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这个县丞,乃是数一数二的美缺,顶针挨住。」
《漢語大詞典》:接碴
紧接别人的话头讲下去;搭腔。 老舍 《柳屯的》:“他没往下接碴。” 和谷岩 《茶花艳》:“ 小山 哼了一声接碴儿说:‘那要看什么首长……’”
《漢語大詞典》:连脚(連脚)
方言。紧接着,当即。 贾平凹 《浮躁》八:“两人出了 田 家大院,窃笑了一回, 福运 就往地里挑肥去了。 金狗 连脚去了 两岔镇 ,在乡政府报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