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交切
紧急;紧迫。 唐 张九龄 《敕西州都督张待宾书》:“四镇咽喉,倘为贼所守,事乃交切。”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年:“臣固尝言之矣,戎事交切,须即区处。”
分類:紧急紧迫
《漢語大詞典》:切急
急切;紧急。《魏书·皮豹子传》:“今事已切急,若不驰闻,损失城镇,恐招深责。”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虽其所服用切急不可闕者,客称其物可爱, 城 輒喜举而授之。”宋史·刘安世传:“时仓卒军兴,餽餉切急。”
《漢語大詞典》:机急(機急)
(1).机智敏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盖意生於权譎,而事出於机急,与夫谐辞,可相表里者也。”
(2).紧急。南史·齐纪上·武帝:“ 宋 泰始 初,军役大起,受官者万计,兵戎机急,事有未遑。”
(3).指紧急情况。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仍开 譙国夫人 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宜行事。”
《國語辭典》:急骤(急驟)  拼音:jí zòu
紧急、急速。《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衙内总要买,必须从容一日,岂是一时急骤的事。」
《漢語大詞典》:急眼
(1).发怒,光火。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一:“﹝ 郭全海 ﹞跟人翻了脸,到急眼的时候,光红脸粗脖,说不出有分量的话来。” 李根全 《关于金达莱的传说》:“国王急眼了,吩咐下人用马鞭抽他,用烙铁烙他,用铁锤捶他。”
(2).紧急;着急。 丛深 《百年大计》:“现在是急眼的时候,不是唠嗑的时候,说干就干,别再耽误了!” 高凤阁 《垫道》:“其实人们也都急眼啦,都摸起绳套,把眼睛瞪得溜溜圆,一齐叫劲。”
《國語辭典》:次第  拼音:cì dì
1.次序、依次。《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老残游记》第八回:「车夫等人次第出来,方才从石壁缝里把子平拉出。」
2.接著、转眼。南唐。冯延巳〈忆江南。今日相逢花未发〉词:「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3.形容迅速。唐。白居易 观幻诗:「次第花生眼,须臾烛过风。」
4.规模。《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每年燕山市井,如东京制造,到己酉岁方成次第。」
5.眉目、头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他明日回话,必有个次第。」《水浒传》第一七回:「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见次第,不曾获的。』」
6.光景。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國語辭典》:羽檄  拼音:yǔ xí
古代军中紧急的文书。古时徵兵、徵召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史记。卷九三。卢绾传》:「陈豨反,邯郸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独邯郸中兵耳。」《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一》:「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也称为「羽毛书」、「羽书」。
《國語辭典》:飞书(飛書)  拼音:fēi shū
1.匿名的书信。《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纪》:「八年,乃作飞书以陷竦,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也作「蜚条」。
2.急速递送书函。《晋书。卷二三。乐志下》:「飞书告喻,响应来同。」
《國語辭典》:火急  拼音:huǒ jí
极言十分紧急。如:「十万火急」。《水浒传》第二回:「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
分類:火急紧急
《國語辭典》:危急  拼音:wéi jí
危险急迫。《三国志。卷一五。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张既》:「今武威危急,赴之宜速。」《三国演义》第九回:「忽然飞马报来,说张济、樊稠两路军马,竟犯长安,京城危急。」
《漢語大詞典》:马使(馬使)
乘快骑传递紧急文书的使者。三国志·蜀志·黄权传:“马使奔驰,交错於道。” 唐 赵璘 因话录·角:“蕃法刻木为印,每有急事,则使人驰马赴赞府牙帐,日行数百里,使者上马如飞,号为马使。”
《国语辞典》:事急  拼音:shì jí
事情紧急、危急。《三国演义》第二回:「董重知事急,自刎于后堂。」《醒世恒言。卷二二。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元礼顾不得别人,事急计生,耸身跳出后窗。」
《漢語大詞典》:飞檄(飛檄)
(1).速递檄文。《晋书·慕容暐载记》:“飞檄三辅,仁声先路,获城即侯,微功必赏。”新唐书·裴寂传:“ 寂 无它才,惟飞檄郡县,促入屯垒相保赘。”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我一定要收拾东兵,飞檄西 洱 。”
(2).紧急檄文。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班师回去传飞檄,看大将旌旗云外直。”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时飞檄载道, 弥远 益恇悚,中夜,欲自沉於池,其妾见而持之,乃止。”
分類:紧急檄文
《國語辭典》:严重(嚴重)  拼音:yán zhòng
1.严谨持重。《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2.尊重、敬重。《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郭解传》:「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3.情势紧急危险。如:「事态严重」、「问题相当严重」。
《國語辭典》:金牌  拼音:jīn pái
1.宋朝驿传中有金字牌急脚递,以木牌朱漆金字,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馀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称为「金牌」。见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一。官政一》。后金牌指皇帝发给官员以示其职权,或使其可便利行事的信物。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老夫身居台省,职掌刑名,势剑金牌,威权万里。」
2.运动竞技得第一名的奖牌。如:「奥运体操项目的金牌,大都由共党国家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