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胶黏(膠黏)
亦作“ 胶粘 ”。
(1).像胶那样黏着。常形容心情、行为、境况、感觉等。 宋 欧阳修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胶粘。” 宋 陆游 《庵中独居感怀》诗之二:“一生已是胶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我来到这 泰安州 ,我可便不住您兀那招商店,那廝便紧和我钉钉胶粘。” 清 唐孙华 《憎蝇》诗:“失足或胶黏,濡首甘沉溺。” 冰心 《三年》:“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 刘福生 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满手胶粘!”
(2).贴切;紧密结合。朱子语类卷九:“真箇下工夫见得底人,説出来自是胶粘。” 清 谭嗣同 《以太说》:“是盖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按,《仁学》作“胶粘”。
《漢語大詞典》:气密
不漏(透)气,防止气体的进入或破坏作用
紧密不漏气或接近不漏气
《國語辭典》:骈胁(駢脅)  拼音:pián xié
1.肋骨密排相连,宛如一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2.胸膛肌肉强健丰满,看不出肋骨的痕迹。《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
《國語辭典》:攒蹙(攢蹙)  拼音:cuán cù
紧密的积聚在一起。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分類:紧密聚集
《國語辭典》:松动(鬆動)  拼音:sōng dòng
疏散、流通、不紧。如:「牙齿松动」。也作「松通」。
《國語辭典》:摩擦  拼音:mó cā
1.两物相接触而过或来回擦动。如:「摩擦生热」。也作「磨擦」。
2.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争执或冲突。如:「其实他们之间的摩擦是可以避免的。」也作「磨擦」。
《漢語大詞典》:共存亡
存在或灭亡都在一起,谓彼此的命运紧密相联。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在这战斗的时刻,在这共存亡的时候,我们 中 波 两国海员的心完全连到了一起。”如:战士们决心与阵地共存亡。
《国语辞典》:布合  拼音:bù hé
紧密分布。《三国演义》第五九回:「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
分类:紧密分布
《漢語大詞典》:鼻目
鼻子和眼睛。比喻紧密联系的事物。 唐 杜牧 《祭故处州李使君文》:“君子小人,鼻目并列,与小人校,会无百一,於百一中,以秀夺实。” 宋 王安石 《送孙立之赴广西》诗:“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李壁 注:“犹言手足之捍头目,势必相须。”
《國語辭典》:炽结(熾結)  拼音:chì jié
相互勾结以形成盛大的势力。《新唐书。卷二○七。宦者传上。刘贞亮传》:「唯贞亮乃与之争,又恶朋党炽结。」
分類:紧密勾结
《漢語大詞典》:松慢(鬆慢)
松散,不紧密。 唐 韩偓 《松髻》诗:“髻根鬆慢玉釵垂,指点花枝又过时。”
《國語辭典》:严实(嚴實)  拼音:yán shi
紧密结实。《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多的是闲房,收拾一座,请你进去住著,弄把严实些的铁锁,锁住了门。」
《漢語大詞典》:连璅(連璅)
玉制连环。比喻紧密相连。南齐书·高逸传论:“儒家之教,宪章祖述,引古证今,於学易悟;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璅相袭。”
《漢語大詞典》:密促
紧密短促。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二:“敌炮的间隔愈来愈密促,中间夹着步枪的射击声。”
分類:紧密短促
《國語辭典》:一条龙(一條龍)  拼音:yī tiáo lóng
1.比喻一长列。如:「自由车队排成了一条龙,横越远方山脉。」
2.比喻紧密联系和配合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如:「产销一条龙。」
3.麻将、扑克牌等游戏中,称同色牌中,依数字顺序而排列的为「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