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糖炒栗子  拼音:táng chǎo lì zi
一种零食。将锅内掺有糖蜜的砂子炒热,再倒入生栗子,连翻带炒,使生栗子由无光泽,变成油亮枣红的熟栗子。也称为「甘栗」、「炒栗子」。
《国语辞典》:糖解作用  拼音:táng jiě zuò yòng
在无氧状态下,利用葡萄糖或其他糖类的酶促成分解,伴随著乳酸或丙酮酸的生成及以腺苷三磷酸的形式释放能量的过程。也称为「糖原酵解」。
《国语辞典》:糖舌蜜口  拼音:táng shé mì kǒu
说讨人喜欢的话。《群音类选。补。卷一。海神记。王魁诉神》:「起初时为闲游,到后来被啜哄,糖舌蜜口随他弄。」
分类:讨人喜欢
《国语辞典》:白砂糖  拼音:bái shā táng
用甘蔗汁制成褐色砂糖后,再施压榨,去其糖蜜,则成白砂糖。简称为「白糖」。
《国语辞典》:血糖  拼音:xiě táng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糖类食物消化后的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是细胞主要的养分来源。人体血糖浓度通常都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会转成肝糖储存于肝脏,过低则会促进肝糖的分解,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空腹血糖过高或过低时都可能造成疾病。
《国语辞典》:响糖(响糖)  拼音:xiǎng táng
一种流行于北方的脆糖食品,常做成各种动物形状,可供玩食。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一折:「先去买十只大羊,五果五菜,响糖狮子。」《金瓶梅》第三四回:「书童儿在书房内叫来安儿扫地,向食盒揭了,把人家送的桌面上响糖与他吃。」也称为「香糖」。
《国语辞典》:糖类(糖类)  拼音:táng lèi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及纤维素等。由光合作用合成,广泛的存于动植物体中,为细胞之构成要素,是动植物能量的来源。依其结构的繁简,大致可分为单糖类、双糖类、多糖类三种。
《国语辞典》:糖原  拼音:táng yuán
一种有机化合物,为多糖类。参见「肝糖」条。
《国语辞典》:糖婚  拼音:táng hūn
结婚满六周年,称为「糖婚」。也称为「铁婚」。
《国语辞典》:糖化  拼音:táng huà
1.使淀粉分解为单糖的化学变化。
2.将糖类分子(如果糖或葡萄糖)加于蛋白质或脂质分子上的过程。
《国语辞典》:果寡糖  拼音:guǒ guǎ táng
果糖和寡糖的合称。系以蔗糖为原料,藉微生物产生的果糖,再经软化酵素作用而制成的人工代糖。糖度低,适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食用。此外,亦可增加肠胃吸收能力,防止蛀牙,改善便秘。
分类:蔗糖原料
《国语辞典》:核糖体(核糖体)  拼音:hé táng tǐ
存在于细胞内,负责转译工作,参与蛋白质合成。核糖体由一大一小两个次单元结合形成,其立体结构已解析清楚。
《国语辞典》:丁丁糖  拼音:dīng dīng táng
一种麦芽糖。因卖糖的小贩用小铁锤凿糖时,铁片会发出丁丁的声音,故称为「丁丁糖」。又因糖面上撒有芝麻,故也称为「麻糖」。
《国语辞典》:多糖体(多糖体)  拼音:duō táng tǐ
水解时会产生三种以上单糖的碳水化合物,存于许多动植物体内。具有增强免疫功能。
《国语辞典》:熬糖  拼音:áo táng
1.将甘蔗制成糖。
2.将糖粒煎制成糖水。如:「他正在熬糖,准备调制爱玉冰。」
分类:甘蔗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