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精密  拼音:jīng mì
1.精致细密。《三国志。卷四四。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姜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人伦之英也。」
2.精巧周密。如:「刺绣是一种精密的手工艺。」清。徐珂《清稗类钞。工艺类。制陶器》:「所用器具不甚精密,矩车、规车,以别大小方圆,篦子、明针,以事剔括范律,绝无模型。故器之形状大小欲求一律,全恃手势之适当也。」
《分类字锦》:研覈精密
唐书裴垍传迁考功员外郎吏部侍郎郑珣瑜委垍校辞判研覈精密皆值才实
分类:吏部
《国语辞典》:精密陶瓷  拼音:jīng mì táo cí
用碳化矽、氮化矽等高纯度无机材料为原料所制造成的陶瓷。具有不导电、耐磨、耐压、耐热、超高硬度等特性。可作人造牙齿、人造骨、积体电路基板、轴承等用途。
《国语辞典》:国科会精密仪器发展中心(国科会精密仪器发展中心)  拼音:guó kē huì jīng mì yí qì fā zhǎn zhōng xīn
位于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内,民国六十三年由原「科学资料及仪器中心」改组成立。主要任务为研制高科技的精密仪器系统,提升国内相关零组件的制造能力,并培育仪器人材。
《国语辞典》:精密雷达飞机(精密雷达飞机)  拼音:jīng mì léi dá fēi jī
指装有空中早期警报及控制指挥系统的超音速侦察机。在机身装有一个巨型雷达,可供指挥侦察。
《國語辭典》:精密度  拼音:jīng mì dù
测量工具或仪器可达到的准确程度。如可测量到零点一公釐的尺,比可测量到一公分的尺,其误差小而来得精密,即前者的精密度较高。缩称为「精度」。
《漢語大詞典》:旌密
精密。旌,通“ 精 ”。隶释·汉济阴太守修尧庙碑:“师工旌密,有斑道之巧。”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十五:“《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师工旌密’,旌密即精密,是‘精’与‘旌’古字通。”
分類:精密
《漢語大詞典》:不精
(1).不真诚;不专一。管子·心术下:“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淮南子·修务训》:“官御不厉,心意不精。”
(2).不精深;不精密。后汉书·马融传:“欲训《左氏春秋》,及见 贾逵 、 郑众 注,乃曰: 贾君 精而不博, 郑君 博而不精。”宋书·历志下:“非唯先法不精,亦各传写谬误。”
《國語辭典》:精粗  拼音:jīng cū
1.精密粗疏。《史记。卷二七。天官书》:「深观事变,察其精粗,则天官备矣。」
2.比喻大小。《礼记。乐记》:「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庄子。秋水》:「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
《漢語大詞典》:疏密
亦作“疎密”。亦作“踈密”。
(1).稀疏与稠密。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斑閒赋白,踈密有章。”踈密,一本作“ 疏密 ”。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上王羲之书》:“试笔成文,临池染墨,疏密俱巧,真草皆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古无真正楷书……至国朝, 文徵仲 先生始极意结构,疎密匀称,位置适宜。”
(2).简与繁;略与详。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为作书记,轻重疎密,各得体宜。”
(3).粗疏与精密。晋书·律历志中:“六十日中疏密可知,不待十年。”隋书·律历志中:“ 大象 元年,太史上士 马显 等,又上《丙寅元历》,抗表奏曰:‘……去年冬, 孝宣皇帝 乃詔臣等,监考疎密,更令同造。’”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如臣之説为可采者,其推行之法, 陆贄 所陈,惟陛下察其疎密,详加损益,取进止。”
(4).宽严。晋书·刑法志:“ 咸康 之世, 庾冰 好为纠察,近於繁细,后益矫违,復存宽纵,疏密自由,律令无用矣。”
(5).松散与坚实。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极平,乃埋律琯,皆使上齐,入地则有浅深……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
(6).疏远与亲密。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程君墓志铭》:“又乐賑人急难,不间疎密。”
(7).高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西厢》翻本既不可无,予又因此及彼,而有志於《北琵琶》一剧……但能保与自手所填诸曲,如已经行世之前后八种,及已填未刻之内外八种,合而较之,必有浅深疎密之分矣。”
《國語辭典》:粗疏  拼音:cū shū
心性疏略而不注意琐事。《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昱传》:「以谨慎为粗疏,以謥詷为贤能。」
《國語辭典》:粗疏(麤疏)  拼音:cū shū
粗浅疏陋。三国魏。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
《國語辭典》:精审(精審)  拼音:jīng shěn
精密详实。《晋书。卷七五。范汪传》:「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
《漢語大詞典》:环合(環合)
(1).围绕。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宋 苏辙 《绝句》之一:“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縈回长傍溪。” 元 王沂 《七曲文昌祠》诗:“楼殿参差云雨上,江山环合画图开。”
(2).包围。新唐书·王栖曜传:“始将兵时,涉寇境,遇游骑环合,乃规百步立表而射,每射破的。”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己·呼延射虎》:“道逢羣虎下山,下令打围,甲士环合,各以神臂克敌弓射之,凡毙三十餘。”
(3).如环之相联。形容机件组合精密契合。 元 刘将孙 《定光寺题经》:“此处有枢运而机旋,何事不规圜而环合。”
《國語辭典》:精确(精確)  拼音:jīng què
细密准确。隋。江总〈摄山栖霞寺碑〉:「志业该练,心力精确。」
《國語辭典》:邃密  拼音:suì mì
精深细密。《晋书。卷二九。五行志下》:「屋宇邃密,非龙所处。」宋。朱熹 鹅湖寺和陆子寿诗:「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