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锋锐(鋒鋭)
(1).刀剑锐利。《吴子·治兵》:“锋鋭甲坚,则人轻战。”
(2).指锐利的刀剑。 唐 白居易《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口譟雷霆,手操锋鋭。”
(3).尖兵,前锋。《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袁绍 与 瓚 书曰‘……又 乌丸 、 濊貊 ,皆足下同州,僕与之殊俗,各奋迅激怒,争为锋鋭。’”
(4).精兵。《陈书·高祖纪上》:“应分贼兵势,以弱制强,何故聚其锋鋭,令必死於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土兵》:“各边将领,又专倚家丁为锋鋭。”
(5).指凌厉的气势。 晋 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三》:“赤眉新拔 长安 ,财赋日盛,锋鋭不可当也。”《三国演义》第六七回:“今可发兵出迎,奋力与战,折其锋鋭,以安众心。”《明史·朱亮祖周德兴等传赞》:“介胄之士桀驁难驯,乘其锋鋭,皆能竖尺寸於疆埸。”
(6).指气势凌厉。 郭小川 《新路歌》:“我们就是这样,无比锋锐。”
(7).指卓越的才能。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一:“同儕畏锋鋭,兄弟更驰逐。” 宋 叶适 《宋故宣教郎通判平江府姚君墓志铭》:“所歷之官,皆人立欲以其材能自振迅者,而 洪卿 摧敛锋鋭,若不敢有所为。”
(8).锋利;犀利。 宋 叶适《徐德操墓志铭》:“梳櫛缴绕以赴绳墨,磨错椎钝以就锋鋭。” 罗正伟 《清廷预备立宪》:“聪明俊伟之士,持偏激之学説,挟锋鋭之文字,发行报纸,刊刻书籍。”
(2).指锐利的刀剑。 唐 白居易《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口譟雷霆,手操锋鋭。”
(3).尖兵,前锋。《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袁绍 与 瓚 书曰‘……又 乌丸 、 濊貊 ,皆足下同州,僕与之殊俗,各奋迅激怒,争为锋鋭。’”
(4).精兵。《陈书·高祖纪上》:“应分贼兵势,以弱制强,何故聚其锋鋭,令必死於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土兵》:“各边将领,又专倚家丁为锋鋭。”
(5).指凌厉的气势。 晋 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三》:“赤眉新拔 长安 ,财赋日盛,锋鋭不可当也。”《三国演义》第六七回:“今可发兵出迎,奋力与战,折其锋鋭,以安众心。”《明史·朱亮祖周德兴等传赞》:“介胄之士桀驁难驯,乘其锋鋭,皆能竖尺寸於疆埸。”
(6).指气势凌厉。 郭小川 《新路歌》:“我们就是这样,无比锋锐。”
(7).指卓越的才能。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一:“同儕畏锋鋭,兄弟更驰逐。” 宋 叶适 《宋故宣教郎通判平江府姚君墓志铭》:“所歷之官,皆人立欲以其材能自振迅者,而 洪卿 摧敛锋鋭,若不敢有所为。”
(8).锋利;犀利。 宋 叶适《徐德操墓志铭》:“梳櫛缴绕以赴绳墨,磨错椎钝以就锋鋭。” 罗正伟 《清廷预备立宪》:“聪明俊伟之士,持偏激之学説,挟锋鋭之文字,发行报纸,刊刻书籍。”
《漢語大詞典》:胜兵(勝兵)
指能充当兵士参加作战的人。《汉书·西域传上·婼羌》:“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胜兵者五百人。”《梁书·冯道根传》:“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 高祖 。”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於是上令教两 淮 民兵万弩手,而公选胜兵七千八十九人,参之军制,束以队伍,别以事艺,严以训练。”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 金陵 人口一千五十万二千六百五十一,则得胜兵二十一万五百。”
(1).打胜仗的部队。《孙子·形》:“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张绣 ﹞问 詡 曰:‘ 绣 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2).犹精兵。《战国策·魏策三》:“臣闻 魏氏 悉其百县胜兵,以止戍 大梁 ,臣以为不下三十万。”《旧唐书·太宗纪上》:“师次于 涇阳 ,胜兵九万,破胡贼 刘鷂子 ,并其众。” 宋 王安石 《送程公辟之豫章》诗:“地灵人秀古所臧,胜兵可使酒可尝。”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夫我之边且延袤以千里计,守东而西溃,守西而东溃,五里置堠,十里传烽,积而一路一将,即使胜兵满千,而彼飘忽腾捷,立以十倍来,不可支矣。”
(1).打胜仗的部队。《孙子·形》:“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张绣 ﹞问 詡 曰:‘ 绣 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2).犹精兵。《战国策·魏策三》:“臣闻 魏氏 悉其百县胜兵,以止戍 大梁 ,臣以为不下三十万。”《旧唐书·太宗纪上》:“师次于 涇阳 ,胜兵九万,破胡贼 刘鷂子 ,并其众。” 宋 王安石 《送程公辟之豫章》诗:“地灵人秀古所臧,胜兵可使酒可尝。”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夫我之边且延袤以千里计,守东而西溃,守西而东溃,五里置堠,十里传烽,积而一路一将,即使胜兵满千,而彼飘忽腾捷,立以十倍来,不可支矣。”
《國語辭典》:六院 拼音:liù yuàn
1.唐南山道之精兵。《新唐书。卷一五四。列传。李晟》:「愬乃令佩刀出入帐下,署六院兵马使。六院者,随、唐兵也,凡三千人,皆山南奇材锐士,故委祐统之。」
2.宋朝登闻检院、登闻鼓院、官告院、都进奏院、诸军司粮料院、审计院等官署的合称。《宋史。卷一六一。职官志一》:「中兴后,检、鼓、粮、审计、官告、进奏,谓之六院。」
3.即六宫,后妃所住的地方。明、清皇宫内廷在三宫的两边有东西六宫,故称。如:「三宫六院」。《西游记》第三七回:「三宫皇后,六院嫔妃。」
4.院指行院,歌妓的营业场所。明初南京最著名的妓院有来宾、重译、轻烟、淡粉、梅妍、柳翠等六院,故以「六院」为妓院的别称。《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恩卿妙音,六院推首。某相遇之初,每闻绝调,辄不禁神魂之飞动。」
2.宋朝登闻检院、登闻鼓院、官告院、都进奏院、诸军司粮料院、审计院等官署的合称。《宋史。卷一六一。职官志一》:「中兴后,检、鼓、粮、审计、官告、进奏,谓之六院。」
3.即六宫,后妃所住的地方。明、清皇宫内廷在三宫的两边有东西六宫,故称。如:「三宫六院」。《西游记》第三七回:「三宫皇后,六院嫔妃。」
4.院指行院,歌妓的营业场所。明初南京最著名的妓院有来宾、重译、轻烟、淡粉、梅妍、柳翠等六院,故以「六院」为妓院的别称。《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恩卿妙音,六院推首。某相遇之初,每闻绝调,辄不禁神魂之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