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下·王褒〉~282~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壹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语在南越传。军死时年二十馀,故世谓之「终童」。唐·颜师古注:「言如马羁也。」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壹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语在南越传。军死时年二十馀,故世谓之「终童」。唐·颜师古注:「言如马羁也。」
简释
请长缨:指立志报国,降服强敌。唐白居易《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例句
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 元稹 哭吕衡州六首之三
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 刘长卿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遂令辞短褐,仍欲请长缨。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见说圣君能仄席,不知谁是请长缨。 崔涂 己亥岁感事
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 李峤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李白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 杜牧 东兵长句十韵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杜甫 岁暮
系越有长缨,封关祗一丸。 独孤及 贾员外处见中书贾舍人巴陵诗集览之怀旧代书寄赠
岛夷今可料,系颈有长缨。 独孤及 送长孙将军拜歙州之任
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白居易 元和十三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 望蓟门
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 耿湋 旅次汉故畴
愿骑单马仗天威,挼取长绳缚虏归。 万齐融 仗剑行
吾君贤相事南征,独宿军厨负请缨。 薛能 相国陇西公南征能以留务独宿府城作
始见儒者雄,长缨系馀孽。 钱起 送薛判官赴蜀
决胜无遗策,辞天便起缨。 钱起 送郑书记
为儒多不达,见学请长缨。 马戴 送武陵王将军
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魏徵 叙怀
《國語辭典》:百粤(百粵) 拼音:bǎi yuè
1.古代散居南方各地越族的总称。参见「百越」条。
2.古代南方各地的总称。参见「百越」条。
2.古代南方各地的总称。参见「百越」条。
《骈字类编》:东粤(东粤)
汉书两粤传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粤东粤杀王郢以报恢
又东粤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与众处江淮之间罕刘峻广绝交论及瞑目东粤归骸洛浦繐帐犹悬门 渍酒之彦坟未宿草野绝恸轮之宾
又东粤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与众处江淮之间罕刘峻广绝交论及瞑目东粤归骸洛浦繐帐犹悬门 渍酒之彦坟未宿草野绝恸轮之宾
《漢語大詞典》:胡粤
《漢語大詞典》:系虏(係虜)
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繫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一本作“ 係虏 ”。《晋书·江统传》:“老幼繫虏,丁壮降散。”《宋书·索虏传论》:“强者为转尸,弱者为繫虏。”
(1).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係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太祖 以粮少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然兵连众结,锋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见係虏,是以阻兵屯据,欲止而不敢散也。”《新唐书·萧铣传赞》:“若 铣 力困计殫,以好言自释於下,係虏在廷,抗辞不屈,伪辩易穷,卒以殊死, 高祖 圣矣哉!”
(2).指俘获的人。 唐 刘禹锡 《贺赦表》:“柔远以仁,则还其係虏;赏近以礼,则泽及后昆。”
(3).拘囚,囚系。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拔 吕蒙 於戎行,识 潘濬 於係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呜呼! 思文皇后 之死在行在, 烈皇后 之死在宫中, 永明皇后 之死在係虏。虽先后不同,其成仁取义则一也。”
(1).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係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太祖 以粮少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然兵连众结,锋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见係虏,是以阻兵屯据,欲止而不敢散也。”《新唐书·萧铣传赞》:“若 铣 力困计殫,以好言自释於下,係虏在廷,抗辞不屈,伪辩易穷,卒以殊死, 高祖 圣矣哉!”
(2).指俘获的人。 唐 刘禹锡 《贺赦表》:“柔远以仁,则还其係虏;赏近以礼,则泽及后昆。”
(3).拘囚,囚系。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拔 吕蒙 於戎行,识 潘濬 於係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呜呼! 思文皇后 之死在行在, 烈皇后 之死在宫中, 永明皇后 之死在係虏。虽先后不同,其成仁取义则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