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驴粪毬(驴粪毬)  拼音:lǘ fèn qiú
外表光滑,里面粗糙。比喻虚有其表,无真才实学的人。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你子是驴粪毬儿外面光,卖弄星斗焕文章。」
《国语辞典》:胚芽米  拼音:pēi yá mǐ
碾制程度较为粗糙,仍保存有胚芽部分的米。如:「为求营养均衡,医界鼓励大家多吃胚芽米。」
《国语辞典》:野樱皮(野樱皮)  拼音:yě yīng pí
野黑樱的树皮,粗糙色黑,于秋季采集经乾燥后,可制糖浆,作为矫味溶媒,亦可用作镇静性袪痰剂。
《漢語大詞典》:干糙(乾糙)
干燥而粗糙。 丁玲 《奔》:“太阳这时已经从每一个窗口投了大片的阳光进来,因为车身的震动,在那些干糙的脸上和脏的布衣上跳跃的荡着。”
分類:干燥粗糙
《漢語大詞典》:乾糙
干燥而粗糙。 丁玲 《奔》:“太阳这时已经从每一个窗口投了大片的阳光进来,因为车身的震动,在那些干糙的脸上和脏的布衣上跳跃的荡着。”
分類:干燥粗糙
《国语辞典》:钢版(钢版)  拼音:gāng bǎn
1.各种板状的钢材。
2.钢质的版片。表面粗糙有细点纹,将蜡纸置版上,用针形钢笔刻写,则现透明的笔迹,用以油印。也作「钢板」、「钢笔板」。
3.印刷货币、票据等所用的钢质电刻印刷版。
《漢語大詞典》:疙里疙瘩
亦作“ 疙疙瘩瘩 ”。
(1).粗糙,不平滑。《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咚!’ 霍金娃 疙疙瘩瘩的大拳擂在炕沿上,心里暗暗大骂安检科长 王信 。”如:在他那疙里疙瘩的脑壳上,头发像针似地竖立着。
(2).不流畅;不顺利。 巴金 《寒夜》十一:“还是那些疙里疙瘩的译文,他不知道这是哪一个世界的文字。” 克非 《春潮急》二六:“ 春伦 平常说话疙里疙瘩,生气的时候,口齿却很流畅。” 柳杞 《好年胜景》:“她搬下来自然是好,可是那疙疙瘩瘩的事情也就多啦。”
《漢語大詞典》:黄儿米(黄兒米)
粗糙的米。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笼桶衫柿油巾:“ 杜甫 在 蜀 ,日以七金买黄儿米半篮,细子鱼一串。”
分類:粗糙
《漢語大詞典》:柴桌
谓制作粗糙的桌子。《歧路灯》第九七回:“﹝ 王象藎 ﹞入冬又盖了一间草房,板扉砖牖,一张柴桌,四把柳椅,为邻叟扶杖来寻之所。”
分類:粗糙桌子
《漢語大詞典》:粗璺
粗糙而有裂痕。 宋 王□ 道山清话:“上遣快行家一人伺其食时,直入其家, 佖 方对客饭,於是即其座上,取一客之食以进,果止糲饭菜羹,仍皆麤璺陶器。上喜其不隐,时号菜羹 张 家。”
分類:粗糙裂痕
《漢語大詞典》:粗紃
粗糙的麻绳。荀子·正名:“麤布之衣,麤紃之履,而可以养体。” 杨倞 注:“麤麻履也。”
分類:粗糙麻绳
《漢語大詞典》:粗剌剌
形容粗糙。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那婆婆将粗剌剌陈米来喜收希和的播。”
分類:粗糙
《漢語大詞典》:粗缪(麤繆)
谓质地粗糙,不细洁。 唐 无名氏 《白蛇记》:“ 李子 曰:‘綵帛麤繆,不足以奉佳人服御,何苦指价乎?’”
分類:质地粗糙
《漢語大詞典》:觕理
粗糙的纹理。周礼·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汉 郑玄 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觕理错也。” 贾公彦 疏:“紾谓理粗,错然不润泽也。”
分類:粗糙纹理
《漢語大詞典》:粗悴
粗糙憔悴。法苑珠林卷四:“食地味多者,颜色麤悴,其食少者,颜色光泽。” 苏曼殊 《遯迹记》:“其食多者,颜色麤悴,其食少者,颜色光润。”
分類:粗糙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