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疏粝(疏糲)  拼音:shū lì
1.粗糙的饭食。唐。韩愈〈山石〉诗:「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2.粗率。《文选。左思。魏都赋》:「非疏粝之士所能精,非鄙俚之言所能具。」
《漢語大詞典》:庸疏
平庸粗疏。周书·贺拔胜传:“左右咸言:‘ 高欢 虽復庸疎,言不思难,今四方尚梗,事藉武臣,请捨之,收其后効。’”
分類:平庸粗疏
《國語辭典》:粗工  拼音:cū gōng
1.做粗活的人。如:「他是新请来搬砖的粗工。」
2.粗重的工作。如:「像这样的粗工,不是瘦弱的人可以做的。」
《漢語大詞典》:散拙
谓禀性散漫粗疏。 宋 王禹偁 《上宰相谢免判吏部南曹启》:“伏念某比乏时才,滥尘清列,苍苔红药,但遵四禁之文;理剧剸繁,久絶五花之判,便于散拙,乐在清闲。”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方干:“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
《漢語大詞典》:疏卤(疏鹵)
亦作“疎卤”。
(1).粗疏轻率。 宋 叶适 《绍兴府新置二庄记》:“ 越 为郊畿而民不胜困,卿相迭守而治反疎卤。”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四:“太史平生为文极详谨,不应此独疏卤,得非传写者之譌邪?”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刘知几 史通以为附赘悬疣,雷同一律,而大讥《隋史》之非。此疏卤之谭,匪综核之论。”
(2).朴实真率。楚辞·九章 宋 朱熹 题解:“今考其词,大抵多直致无润色,而《惜往日》《悲回风》又其临絶之音,以故颠倒重复,倔强疏卤,尤愤懣而极悲哀,读之使人太息流涕而不能已。”
《漢語大詞典》:粗顽
1.亦作"麄顽"。
2.粗疏愚顽。
分類:粗疏愚顽
《漢語大詞典》:野拙
(1).粗疏拙朴。宋书·赵伦之传:“ 伦之 虽外戚贵盛,而以俭素自处,性野拙,人情世务,多所不解。”
(2).在野质朴之人。多用作自谦之词。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武帝启》之二:“於野拙之分,实已过幸。”
《漢語大詞典》:浮疏
亦作“ 浮疎 ”。
(1).浮华不实。梁书·庾肩吾传:“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疎,争为阐缓。”
(2).肤浅,粗疏。北史·魏彭城王勰传:“每欲令我一解《丧服》,自审义解浮疏,抑而不许。”
《漢語大詞典》:粗拙
粗疏拙劣,不精美。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茅盾 《我们这文坛》:“但是朋友,眼前我们却还只有庞杂混乱,幼稚粗拙。” 曹禺 《原野》第一幕:“刻工粗拙,但还看得出来是 金子 的模样。”
《漢語大詞典》:鲁拙(魯拙)
质朴粗疏。 隋 彦琮 《辩正论》:“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 清 戴名世 《田字说》:“余也迂钝鲁拙,人之情,世之态,皆不习也,以故无所用乎其间。”
分類:质朴粗疏
《漢語大詞典》:粗淡
(1).简单而不精美的食物。《西游记》第七二回:“莫嫌粗淡,吃些儿罢。”参见“ 粗茶淡饭 ”。
(2).粗疏淡泊。 前蜀 贯休 《桐江闲居作》诗之二:“阴森古树气,粗淡老僧情。”
《國語辭典》:粗茶淡饭(粗茶淡飯)  拼音:cū chá dàn fàn
粗糙简单的饮食。宋。󶾄庭坚〈四休居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也,待甘心挨您这粗茶淡饭。」
《漢語大詞典》:疏傲
粗疏傲慢。北史·裴伯茂传:“ 伯茂 好饮酒,颇涉疏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实以疏傲获谤,其事状不尽然。”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笙磬同音:“﹝ 沈无咎 ﹞性疏傲。尝以鬻鱼为业,所居有渔庄亩许,得鱼则跣足入市,所需值不二言。”
分類:粗疏傲慢
《漢語大詞典》:精疏
精密和粗疏。后汉书·儒林传下·高诩蔡玄传赞:“精疎殊会,通阂相徵。”
《漢語大詞典》:谬略(謬略)
错误粗疏。宋书·礼志四:“今礼官所议,谬略未周。”
分類:错误粗疏
《漢語大詞典》:通粗
亦作“ 通麤 ”。 谓通顺与粗疏。新唐书·选举志上:“凡秀才,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第。” 宋 司马光 《论诸科试官状》:“伏望朝廷更取本处解发上件诸科试卷,委官覆考其通麤,合格者,特与免罪,不合格者,依法坐之。”
分類:通顺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