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米斛
指米粮。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兼 軾 近者奏为本路转运司今年合起年额米斛百六十万,乞特许且起一半或三分之二,其餘候丰熟日随年额起发,未蒙恩许。”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乞朝廷多拨米斛或钱物,付臣措置招徠,人心既归,北势自屈。”
分類:米粮
《漢語大詞典》:米糒
米粮。后汉书·赵孝传:“可且归,更持米糒来。”后汉书·南匈奴传:“又转 河东 米糒二万五千斛,牛羊三万六千头,以赡给之。”
分類:米粮
《國語辭典》:侍御  拼音:shì yù
1.在君王左右侍从车御的官吏。《书经。囧命》:「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
2.清朝御史的通称。负纠察、弹劾责任的官吏,属都察院,有左、右御史,左、右副都御史,佥都御史,监察御史等。
《國語辭典》:升斗  拼音:shēng dǒu
1.容量单位。《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2.比喻少量的粮食。《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生归,瓮无升斗,孤影对四壁。」
《国语辞典》:籴米(籴米)  拼音:dí mǐ
买入米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经霖雨绝粮,遣婢籴米,因尔逃窜,三四许日,方复擒之。」《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杨执中将这银子,唤出老妪,拿个傢伙到镇上籴米。」
《漢語大詞典》:索米
(1).求取米粮。吕氏春秋·任数:“ 孔子 穷乎 陈 蔡 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颜回 索米,得而爨之。”
(2).汉书·东方朔传:“臣 朔 飢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 长安 米也。”后因以“索米”称谋生。 唐 李贺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之二:“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宋 杨万里 《得小儿寿俊家书》诗:“汝翁在官缘索米,吾儿在家勉经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内阁中书外补:“劳苦已满考,且索米 长安 ,冀增薄禄餬口耳。”
《漢語大詞典》:资粮(資糧)
亦作“ 资粮 ”。
(1).粮食。泛指钱粮。左传·僖公四年:“若出于 陈 郑 之间,共其资粮屝履,其可也。” 杨伯峻 注:“资粮,同义连绵词,资亦粮也。” 晋 刘琨 《扶风歌》:“资粮既之尽,薇蕨安可食。”粮,一本作“ 粮 ”。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但是研究者自身的生活的保障,至低限度的糊口的资粮,这求之于国外,比在国内是还要困难的了。”
(2).按规定发给的米粮。旧唐书·裴胄传:“收其资粮,分为月进, 胄 至,奏其本末,罢之。”
(3).粮食为人生存之本,故佛教用以比喻善根功德。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大忍恶对门》:“是故发大乘者,多来此土,以救苦为资粮,以拔恼为要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按者亦以死论,僧求假七日,令持念为将来资粮, 郑公 哀而许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藏经中有《俱舍论》,载颂曰:‘欲往前路无资粮,来往中间无所止。’ 东莱先生 吕居仁 临终诗云:‘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盖用前语。”
《漢語大詞典》:平米
(1). 明 中叶以后 江南 征收田赋的计税单位。参见“ 平米法 ”。
(2).按公平合理的价格出售的米粮。 孙中山 《革命成功全赖宣传主义》:“革命没有成功以前, 广东 人有一句俗话……就是‘革命成功,我们大家有平米吃’。这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革命成功了,如果实行民生主义,国民真是有平米吃。”
(3).指平方米。
《漢語大詞典》:平米法
明 中叶以后在 江南 实行的田赋征收的改革办法。 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针对 江南 田赋奇重,负担不均的现象, 江南 巡抚 周忱 创平米法,沿袭至 清 。其法将正米及耗米合计,科则重的加耗少,科则轻的加耗多,据此规定平米则例,再以平米则例算出应征米粮和银两数额。 清 冯桂芬 《与赵抚部书》:“ 明 史载 周文襄 抚 江南 ,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乃创为平米法,出耗必均。”
《漢語大詞典》:开中(開中)
明 代政府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制度。 洪武 三年,初行于 山西 大同 ,后普及全国, 弘治 五年废。明史·食货志四:“ 有明 盐法,莫善於开中。 洪武 三年, 山西 行省言:‘ 大同 粮储,自 陵县 运至 太和岭 ,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 大同 仓入米一石, 太原 仓入米一石三斗,给 淮 盐一小引。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 明 陆深 《燕闲录》:“ 沈存中 《笔谈》,载兵部员外郎 范祥 为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 解池 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此即今日开中给引之始。”
《漢語大詞典》:升合
(1).一升一合,比喻数量很小。三国志·蜀志·杨洪传“ 洪 迎门下书佐 何祗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使人投算, 祗 听其读而心计之,不差升合,其精如此。” 宋 曾巩 《救灾议》:“一切弃百事而专意於待升合之食,以偷为性命之计,是直以饿殍之养,养之而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不则八斗难充升合,五车不敌片纸。虽多虽富,亦奚以为。”
(2).借指少许米粮。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雪儿》:“炊常断,妻 苏氏 ,以针黹佐升合。”
《國語辭典》:漕米  拼音:cáo mǐ
1.以水路运输米粮。《新五代史。卷六六。十国世家。楚世家》:「希范遣张少敌以舟兵趋汉阳,漕米五万斛以馈军。」
2.旧日向江、浙、皖、赣、湘、鄂等省徵纳运京的米谷。《宋史。卷一○。仁宗本纪二》:「景祐元年春正月甲子,发江、淮漕米振京东饥民。」
《國語辭典》:漕粮(漕糧)  拼音:cáo liáng
清初由山东、河南、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安徽、辽宁等省徵收转运京师的米豆,称为「漕粮」。
《国语辞典》:籴粜(籴粜)  拼音:dí tiào
米粮、稻谷的买卖进出。
《漢語大詞典》:月米
每月支给的米粮。南史·宋衡阳文王义季传:“队主 续丰 母老家贫,无以充养,遂不食肉。 义季 哀其志,给 丰 母月米二斛,钱一千,并制 丰 噉肉。”宋史·兵志八:“若依部所定月米五斗五升,日不及二升……詔户部裁定,月米一石七斗,增作一石九斗。”明史·选举志一:“歷事生未娶者,赐钱婚聘,及女衣二袭,月米二石。”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虔婆出来看,原来是 延寿菴 的师姑 本慧 来收月米……虔婆将月米递给他,他左手拿着磬子,右手拿着口袋去了。”
《国语辞典》:米虫(米虫)  拼音:mǐ chóng
1.蛀米的虫。如:「这包米真空包装破了,长满了米虫。」
2.比喻不事生产,徒然消耗米粮的人。如:「他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真是社会的米虫。」
3.讥斥囤积居奇、投机作恶的粮商。如:「物价飞涨,他还硬压著粮仓里的米不卖,骂他米虫一点也不为过。」
《漢語大詞典》:折漕
漕粮折银征收。漕粮向纳米粮, 明 弘治 年间因 苏松 诸府连年荒歉,遂定折漕之制。 清 初折漕,亦限于被灾或水路过远地区,后来地区逐渐扩大,至 清 末,只有 江 浙 两省仍行漕运,其他地区均行折漕。参阅续文献通考·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