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6,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籍书
凭籍
落籍
籍奏
籍马
附籍
真籍
国籍
班籍
赤籍
兰籍
乐籍
举籍
符籍
黄籍
《漢語大詞典》:籍书(籍書)
谓用书籍代替卧席。喻迷于诗书之中。《文选·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籍书,紆体衡门,上无所蔕,下无所根。” 吕向 注:“枕经典而卧,铺诗书而居。”
分類:书籍诗书
《漢語大詞典》:凭籍(憑籍)
见“ 凭藉 ”。
《國語辭典》:凭藉(憑藉)  拼音:píng jiè
利用、依赖。《晋书。卷七三。庾亮传。史臣曰》:「外戚之家,连辉椒掖,舅氏之族,同气兰闺,靡不凭藉宠私,阶缘险谒。」也作「凭借」。
《國語辭典》:落籍  拼音:luò jí
古时妓女列名乐籍,若要从良,必须商得主管官吏的允许,将乐籍中名字除去,称为「落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待小生多将些金珠,去官司上下使了,与娘子落籍从良,不知意下如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名妓要落籍,最是一件难事。」也作「脱籍」。
《漢語大詞典》:籍奏
谓编造名册奏上。史记·外戚世家:“ 竇姬 家在 清河 ,欲如 赵 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 赵 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 代 伍中。籍奏,詔可,当行。”汉书·儒林传序:“一岁皆輒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 颜师古 注:“籍奏,为名籍而奏。” 宋 曾巩 《诸令州县特举士札子》:“州谨察其可者上太学……太学一岁,谨察其可者上礼部;礼部谨察其可者籍奏。”
《漢語大詞典》:籍马(籍馬)
登记征用马匹。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量入脩赋,赋车,籍马。” 杜预 注:“籍疏其毛色岁齿,以备军用。”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长亭籍马,并入 武城 。”
《漢語大詞典》:附籍
附入本地户籍的外地人。周书·武帝纪下:“良人没为奴婢者:并宜放免。所在附籍,一同民伍。”亦指外地之民附入本地户籍。明史·广西土司传三·琼州:“ 琼山县 东洋都 民 周孔洙 招諭 包黎 等村 黎 人 王观巧 等二百三十户,愿附籍为民。”
《漢語大詞典》:真籍
谓真人或仙家的名册。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如今三山上,名字在真籍。”
《國語辭典》:国籍(國籍)  拼音:guó jí
1.广义指权利之主体或客体隶属于某一国家的关系而言。如自然人、法人、船舶、航空器等,均有其国籍。
2.狭义仅指自然人,个人隶属于某一国家的关系而言。近世各国,均有其国籍法,必须取得某国的国籍,方为某国的国民。
3.国家的典籍。《魏书。卷六二。列传。李彪》:「今求都下乞一静处,综理国籍,以终前志。」
《漢語大詞典》:班籍
(1).班簿。宋史·礼志二十:“兵部侍郎於右省班南,与吏部侍郎东西相向立,搢笏,各出班籍置笏上。”
(2).指官位,官阶。 宋 曾巩 《节度加宣徽制》:“矧夫填临塞路,总领兵防,班籍联於辅臣,谋画参於国论,其思勉励,以副眷怀。”
分類:官位官阶
《漢語大詞典》:赤籍
尺籍,军籍。赤,通“ 尺 ”。宋史·韩世忠传:“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风秀才》:“秀才寄赤籍中,佯狂奇譎,众因呼之云。”
分類:军籍
《骈字类编》:兰籍(兰籍)
毌丘俭承露盘赋撰兰籍简良辰
《國語辭典》:乐籍(樂籍)  拼音:yuè jí
乐部所辖官妓的名籍。后为妓女的通称。唐。杜牧〈张好好诗。序〉:「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喻世明言。卷一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当日就唤老鸨过来,将钱八十千付作身价,替月仙除了乐籍。」
《國語辭典》:举籍(舉籍)  拼音:jǔ jí
统计数目,编造簿籍。《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
《漢語大詞典》:符籍
符伍与名籍。管子·七法:“符籍不审,则姦民胜;刑法不审,则盗贼胜。” 唐 刘禹锡 《莫徭歌》:“ 莫徭 自生长,名字无符籍。”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又况天造草昧,壮士乌集,纪律未申,符籍未著,不以一身拊循士卒,共同安危,而欲人为尽力,虽乳儿知其不能矣。”
分類:名籍
《漢語大詞典》:黄籍
晋 代和 南朝 的户籍册,用黄纸书写。后亦泛称户籍。太平御览卷六○六引《晋令》:“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南齐书·虞玩之传》:“黄籍,民之大纪,国之治端。”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 杜佑 曰:‘黄籍者,户口版籍也。’” 明 归有光 《策问》之十二:“今天下编户不具,黄籍无稽,流冗与土著杂处。”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齐高帝 新建 齐 朝,想整顿黄籍。黄籍是普通民众的户口簿,是朝廷征取租税徭役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