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人老簪花
《苏轼诗集》卷七〈吉祥寺赏牡丹〉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书下·北山移文〉~957~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干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土。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悽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至其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道帙长殡。法筵久埋。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石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鹄怨。山人去兮晓?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于是南岳献嘲。比垄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遗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今又促装下邑。浪拽上京。虽情投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唐·李善注引晋·挚虞《徵士胡昭赞》曰:「投簪卷带,韬声匿迹。」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干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土。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悽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至其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道帙长殡。法筵久埋。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石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鹄怨。山人去兮晓?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于是南岳献嘲。比垄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遗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今又促装下邑。浪拽上京。虽情投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唐·李善注引晋·挚虞《徵士胡昭赞》曰:「投簪卷带,韬声匿迹。」
典故
一簪华发
《苏轼诗集》卷十八〈台头寺步月得人字〉
风吹河汉扫微云,步屧中庭月趁人。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遥知金阙同清景,想见毡车辗暗尘。回首旧游真是梦,一簪华发岸纶巾。
风吹河汉扫微云,步屧中庭月趁人。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遥知金阙同清景,想见毡车辗暗尘。回首旧游真是梦,一簪华发岸纶巾。
《韩诗外传》卷九~384~
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盖不忘故也。」
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盖不忘故也。」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99~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待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待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典故
拥簪
《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2345~
是以驺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是以驺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后高祖朝,太公拥彗,迎门却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
后高祖朝,太公拥彗,迎门却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
例句
讵知方拥彗,逢子敬惟桑。 崔善为 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
晋·陆机《陆机集》卷十《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
簪绂扬名,台閤摽著,风化之美,奏谏为能。
簪绂扬名,台閤摽著,风化之美,奏谏为能。
典故
簪花帽
《云仙杂记》
《祥云志》:梁绪黎花时折花簪之,压损帽檐,至头不能举。
《祥云志》:梁绪黎花时折花簪之,压损帽檐,至头不能举。
《南史》卷三十一《张裕传》附《张充传》
历尚书殿中郎、武陵王友。时尚书令王俭当朝用事,齐武帝皆取决焉。俭方聚亲宾,充縠巾葛帔,至便求酒,言论放逸,一坐尽倾。及闻武帝欲以绪为尚书仆射,俭执不可。充以为愠,与俭书曰:「……孤松独秀者也。而茂陵之彦,望冠盖而长怀,渭川之氓,伫簪裾而竦叹,得无惜乎。」
历尚书殿中郎、武陵王友。时尚书令王俭当朝用事,齐武帝皆取决焉。俭方聚亲宾,充縠巾葛帔,至便求酒,言论放逸,一坐尽倾。及闻武帝欲以绪为尚书仆射,俭执不可。充以为愠,与俭书曰:「……孤松独秀者也。而茂陵之彦,望冠盖而长怀,渭川之氓,伫簪裾而竦叹,得无惜乎。」
例句
西园置酒地,日夕簪裾列。 刘驾 送李殷游边
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文集》卷三《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
龙门退水,望冠冕以何年?鹢路颓风,想簪缨于几载?
龙门退水,望冠冕以何年?鹢路颓风,想簪缨于几载?
《漢語大詞典》:遗簪(遺簪)
亦作“ 遗簮 ”。
(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刘邦彦 《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 清 钱谦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
(2). 孔子 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唐 李峤 《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寧辞落帽还。”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 清 王夫之 《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悵惘遗簪。”参见“ 遗簪坠屨 ”。
(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元 袁桷 《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刘邦彦 《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 清 钱谦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
(2). 孔子 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唐 李峤 《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寧辞落帽还。”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 清 王夫之 《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悵惘遗簪。”参见“ 遗簪坠屨 ”。
(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元 袁桷 《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漢語大詞典》:簪裾
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南史·张裕传》:“而 茂陵 之彦,望冠盖而长怀; 渭川 之甿,佇簪裾而竦叹。”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二:“ 星桥 拥冠盖, 锦水 照簪裾。”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二:“丝竹扬帝熏,簪裾奉宸庆。” 清 方文 《久不得子留消息》诗:“嗟尔有顽父,所志在簪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