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秦篆  拼音:qín zhuàn
书体名。秦国的官定标准字体。参见「小篆」条。
分類:小篆
《漢語大詞典》:籀篆
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谢赐石砚等启》:“敬閲籀篆,侧观砚功。”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 长安 任中宣 家,素畜宝镜,谓之飞精,识者谓是 三代 物。后有八字,仅可晓,然近籀篆。”
分類:书体大篆
《漢語大詞典》:篆冷
盘香燃尽。 宋 惠洪 《寄彭景醇奉议》诗:“《楞严》初读罢,篆冷空窗几。”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计赚》:“蘂暗灯檠,篆冷香篝,漏将收,尚兀自泪珠流。”
分類:盘香
《骈字类编》:一篆
宋 陆游 病思 数匙淡饭支残息,一篆清香印本心。
《韵府拾遗 铣韵》:王逢诗龙香一篆魂同返犹籍君王旧赐恩
《漢語大詞典》:凤篆(鳳篆)
(1).道家所用的文字。也称云篆、凤文。 唐 李商隐 《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诗:“玉检赐书迷凤篆, 金华 归驾冷龙鳞。” 朱鹤龄 注:“《古今篆隶文体》:‘凤篆, 白帝 朱宣氏 有凤鸟之瑞,文字取以为象。’《三洞经》:‘道家字曰云篆,曰天书,曰龙章,曰凤文。’”
(2).引申为道家的经书。 前蜀 杜光庭 《众修甲子醮词》:“考龙胎石室之经,披凤篆琅函之要。”云笈七籤卷六:“龙章凤篆,显至理之良詮;玉简金书,引还元之要术。”
(3).对古文字的美称。 唐太宗 《帝京篇》之二:“玉匣啟龙图,金绳披凤篆。”一本作“ 鸟篆 ”。 宋 赵文度 《赠梦英大师》诗:“携筇何日别 长沙 ,凤篆功夫世所嘉。”
《國語辭典》:感篆  拼音:gǎn zhuàn
感人恩德,永志不忘。《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别君后,寤寐不去心,远践曩约。又蒙梦示居人,感篆中怀。」也作「感铭」。
分類:感恩铭刻
《國語辭典》:二篆  拼音:èr zhuàn
大篆、小篆。《晋书。三六。卫瓘传》:「秦时李斯号为二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斯书也。」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分類:大篆小篆
《國語辭典》:铭篆(銘篆)  拼音:míng zhuàn
1.铭刻于器物上,以记事功的文字。《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功名著乎槃盂,铭篆著乎壶鉴,其势不厌。」
2.感激不忘。唐。顾云〈谢徐学士启〉:「才微往彦,遇倍昔时,仰戴恩荣,已增铭篆。」
《漢語大詞典》:篆势(篆勢)
篆书的形体气势。 清 恽敬 《张皋文墓志铭》:“﹝ 张皋文 ﹞尝曰:‘ 少温 言篆书如铁石陷入屋壁,此最精。 晋 书篆势,是 晋 人语,非 蔡中郎 语也。’”
《漢語大詞典》:龙篆(龍篆)
喻指缭绕的香烟。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寄广文先生》:“龙篆拜时轻誥命,霓襟披后小玄纁。” 明 汤式 《端正好·咏荆南佳丽》套曲:“明朗朗墨浸浸八龙篆太霞深处。”
分類:缭绕香烟
《骈字类编》:石篆
宋 欧阳修 石篆诗 寒岩飞流落青苔,旁斲石篆何奇哉。
宋 曾巩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并序 其一 琅琊泉石篆 阳冰绝艺天下称,琅琊石篆新有名。
《漢語大詞典》:篆鼎
有篆书铭文的鼎。 唐 杜牧 《〈李贺集〉序》:“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分類:篆书铭文
《漢語大詞典》:夏篆
古代三孤所乘以五彩雕刻为饰的车。周礼·春官·巾车:“孤乘夏篆,卿乘夏縵,大夫乘墨车,士乘栈车,庶人乘役车。”宋史·舆服志二:“夏篆者,篆其车而采画之也。夏縵则五彩画之而不篆。”
分類:五彩雕刻
《漢語大詞典》:印篆
(1).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故称。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近朝皇太后、皇后皆有印篆,文曰:‘皇太后之印’、‘皇后之印’。” 清 刘大櫆 《伯兄奉之墓志铭》:“兵卒粮餉,素取给於县,县为印篆移营官,营官各以券给其兵。”《黑籍冤魂》第七回:“﹝ 吴瑞菴 ﹞领着幕宾跟随,来接了 寧 绍 台道的印篆。”
(2).盖印后留下的印文。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李主印篆:“ 李后主 才高识博,雅尚图书……今内府所有图轴暨人家所得书画,多有印篆,曰:‘内殿图书’、‘内合同印’、‘建业文房之宝’。”
《漢語大詞典》:篆素
写篆书于素帛。文选·左思〈吴都赋〉:“鸟策篆素,玉牒石记。” 李善 注:“篆素,篆书於素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 鸿 羲 以降,遐哉邈乎,鏤山岳,雕篆素,昭德垂勋,可谓多矣。”隋书·元德太子昭传:“敢图芳於篆素,永飞声而腾实。”
分類: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