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简易(簡易)  拼音:jiǎn yì
1.简单容易。《后汉书。卷三一。陆康传》:「省徭轻赋,以宁天下,除烦就约,以崇简易。」
2.平易。《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逸乐。」《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
《国语辞典》:简易包扎法(简易包扎法)  拼音:jiǎn yì bāo zā fǎ
意外受伤时的急救方法。分为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两类。其主要目的在固定敷料、保护伤口、帮助止血和支托受伤部位。
《國語辭典》:简易师范(簡易師範)  拼音:jiǎn yì shī fàn
大陆地区的一种师范教育。相当于初中程度的师范学校,主要是培养小学师资。
《分类字锦》:简易适中(简易适中)
张师曾清庙瑟赋暨轩辕之有作兮贵简易而适中
分类:
《分类字锦》:简易循理(简易循理)
宋史欧阳修传加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
分类:京尹
《國語辭典》:易易  拼音:yì yì
非常容易。《礼记。乡饮酒义》:「吾观于乡,知王道之易易也。」唐。柳宗元〈晋问〉:「若果有贡于上,则吾知其易易焉也。」
分類:简易容易
《國語辭典》:轻便(輕便)  拼音:qīng biàn
1.简单方便。《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庄绍光行李轻便,遂辞了萧、孙二人,独自一辆车子先走。」《文明小史》第二十一回:「去了些扣头兑洋十六元有零,带在身边,再要轻便没有。」
2.轻盈便捷。《旧唐书。卷一六五。柳公绰传》:「公度善摄生,年八十馀,步履轻便。」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因晴雯睡卧警醒,且举动轻便,故夜晚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任皆悉委他一人。」
《漢語大詞典》:简彝(簡彝)
简易。国语·周语中:“弃袞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一义而误解例:“简、彝二字同义。尔雅·释詁:‘夷,易也。’‘彝’与‘夷’古字通。简彝,即简易也。”
分類:简易
《漢語大詞典》:减样(減樣)
简易。 宋 陶谷 清异录·衣服:“ 罗隐 帽轻巧,简便,省料,人窃倣学,相传为减样方平帽。”
分類:简易
《漢語大詞典》:省易
简易;方便。汉书·艺文志:“是时始造隶书矣,起於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於徒隶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按,此书隶在 春秋 之前,但诸国或用或不用。 程邈 观其省易,有便於时,故脩改而献,非创造也。”
分類:简易方便
《漢語大詞典》:易于
简便和隆重的礼节。易,简易,谓臣礼;于,通“ 迂 ”,广大,谓君礼。礼记·檀弓下:“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 郑玄 注:“易,谓臣礼;于,谓君礼。” 唐 柳宗元 《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北会元戎,直道自达,吾儕器其略;南聘天朝,相礼述职,公卿多其仪。合度於易于之间,虽 枚生 之节, 长卿 之道,无以尚也。”
容易。《水浒传》第九一回:“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 鲁迅 《三闲集·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复述易于失真,还是将这粒子弹移置在下面罢。”
《國語辭典》:平易  拼音:píng yì
1.性情谦逊平和。《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姓铁,名英,号补残,是个肝胆男子,学问极其渊博,性情又极其平易,从不肯轻慢人的。」
2.文字浅显易懂。如:「文句平易」。
《國語辭典》:便道  拼音:biàn dào
1.马路两旁供行人走的道路。
2.便捷的路。如:「这是通往泰山的便道。」
3.顺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4.便说。如:「朋友重情谊,只要是合于礼法的事,便道是赴汤蹈火,亦不推辞。」
《國語辭典》:守约(守約)  拼音:shǒu yuē
1.保持俭约的德性。《三国志。卷五五。吴书。蒋钦传》:「权叹其在贵守约,即敕御府为母作锦被,改易帷帐,妻妾衣服悉皆锦绣。」《文选。潘岳。杨仲武诛。序》:「虽舅氏隆盛而孤贫守约,心安陋巷体服菲薄,余甚奇之。」
2.遵守约定的事。如:「订定契约的双方,务必守约。」
《漢語大詞典》:平县(平縣)
指政务简易的一般县分。 汉 代县治以政事繁简分剧县、平县。后汉书·安帝纪:“自非父母丧无故輒去职者,剧县十岁、平县五岁以上乃得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