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签帖(簽帖)
犹名帖。标有姓名的帖子。《宋史·职官志一》:“宜遵守 元丰 及 崇寧 旧法,诸房各具签帖,先都事自点检,次郎官押讫,赴宰、丞请笔行下。”
《漢語大詞典》:签事(簽事)
即佥事。官名。 宋 代为各州府的幕僚。 金 、 元 、 明 仍沿用,唯职掌有别。至 清 渐废。金史·百官志二:“西上閤门使二员,正五品。副使二员,正六品。签事一员,从六品,掌赞导殿庭礼仪。”金史·百官志三:“ 承安 四年罢 咸平 分司,使在 上京 ,副在 东京 ,各设签事一员。”
《漢語大詞典》:签函(籤函)
书卷的签牌与封套。泛指书籍。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一日, 李昉 、 宋琪 、 徐鉉 三学士,叩新阁求书以观。 至 性畏慎,拒曰:‘扃钥诚某所掌,籤函巾羃,严祕难啟,奈诸君非所职,窃窥不便。’三人者笑谓 至 曰:‘请无虑。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因强拉祕钥启窥。”
《漢語大詞典》:纸签(紙籤)
亦作“ 纸籤 ”。 纸制的小签条。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试卷以针穿为记:“凡书有譌者,以小黄纸籤黏其上,视以针穿为记,更瞭然矣。”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每逢过年,姐夫必得用红纸签请人写上一大串类似的喜庆话,踏着梯子贴到梁头上。”
分類:签条
《國語辭典》:标签(標籤)  拼音:biāo qiān
贴在物品上的小纸片,通常印有制造者名称、商品的型态、种类、成分、价格、使用方法、有效期间及注意事项等。也作「标签」。
《國語辭典》:抽签(抽籤)  拼音:chōu qiān
1.在神庙中抽取竹签以卜吉凶。《通俗常言疏證。鬼神。抽签》引《幸蜀记》:「王衍祷张恶子庙,抽签得逆天者殃四字。」
2.遇事难以解决或分配时,做暗号在几个纸团上,每人抽取一个来决定。如:「经过抽签,这项任务决定派他执行。」也称为「拈阄」。
3.一种赌博游戏。
《漢語大詞典》:签记(籤記)
(1).题署签条。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 赵公 因命书吏,凡有尺题,各令籤记以送。”
(2).指短小的诗文。 清 曹寅 《琴砖歌》:“坐靡宗禄奉游豫,行唱籤记称清狂。”
《漢語大詞典》:签贉(籤贉)
指保藏的书籍。籤,固定线装书封套的细小签子。贉,书册封套上贴绫之处。 清 洪梧 《云山阁藏书次山尊学士韵》:“幸知我,漂蓬无籍,道湖山送老不须回。怕説邱原零落,籤贉空排。”
《漢語大詞典》:朱签(朱簽,硃籤)
红色竹签。旧时官府交付差役拘捕犯人的凭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诗谳:“先生标朱签,立拘南郭某肆主人。”
朱簽:见“ 硃籤 ”。
亦作“ 硃签 ”。 硃籤:以朱墨作记的封签。系旧时官府委办紧要事件临时发给的凭证。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我这里再托人向本县弄出一个硃籤来。”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潘三 道:‘今日就有硃籤,你叫他把银子作速取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是夜静, 鸿 步至城隍庙,密令家童随至大殿,因潜入寝宫,遂命皂役持硃签监钥,弔 任 姓父子。”
《漢語大詞典》:朱签(硃籤)
见“ 硃籤 ”。
亦作“ 硃签 ”。 以朱墨作记的封签。系旧时官府委办紧要事件临时发给的凭证。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我这里再托人向本县弄出一个硃籤来。”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潘三 道:‘今日就有硃籤,你叫他把银子作速取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是夜静, 鸿 步至城隍庙,密令家童随至大殿,因潜入寝宫,遂命皂役持硃签监钥,弔 任 姓父子。”
《漢語大詞典》:碧牙签(碧牙籤)
唐 开元 时以碧色牙骨作签,为子库书的标记。旧唐书·经籍志下:“其 集贤院 御书:经库皆鈿白牙轴,黄縹带,红牙籤;史书库鈿青牙轴,縹带,緑牙籤;子库皆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籤;集库皆緑牙轴,朱带,白牙籤,以分别之。”
《漢語大詞典》:签子(籤子)
即扦子。尖锐细长杆状物。也特指吸鸦片者将烟膏卷制成烟泡和通烟眼用的细长铁扦。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又见一羣女人蹲在一个卖雅片烟籤子的摊子上讲价儿。”《海上花列传》第二回:“ 王阿二 将籤子打通烟眼,替他把火。”
《國語辭典》:签字(簽字)  拼音:qiān zì
在文书上签署自己的名字,以作为凭證。《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当下有许多拍掌的人,听见要签字,都偷偷的躲了出去。」也作「签押」。
《韵府拾遗 讲韵》:签讲(签讲)
柳贯诗五百书生签讲遍八砖花影最来迟
《國語辭典》:签子(簽子)  拼音:qiān zi
标签。《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萧金铉叫诸葛天申先秤出二两银子来,用封袋封了,贴了签子,送与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