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海屋添筹(海屋添籌)  拼音:hǎi wū tiān chóu
相传有三个老人相遇而比较岁数,其中一人云:「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见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后用以比喻人长寿,或祝人长寿之词。如:「祝李奶奶海屋添筹,寿比南山。」也作「海屋筹添」。
《國語辭典》:唱筹量沙(唱籌量沙)  拼音: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伐魏,因粮食不继而还,加上后有追兵,故军心涣散。道济乃利用夜晚,叫人以沙充粮,高声报数,假装存粮尚足。如此一来,军心稳定,魏兵也不敢再追。见《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后比喻制造假象,欺矇敌人。《荡寇志》第二回:「且疏了他的防备,那时同你高飞远走,他怎生奈何?这叫做唱筹量沙的计。」
《漢語大詞典》:拔着短筹(拔着短籌)
抽得数目小的筹码。比喻短命早死。 元 孔学诗 《东窗事犯》第三折:“臣想统三军永远长春,不想半路里拔着短筹。”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 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三折:“天呵,谩心昧己的增与阳寿,论到我为国於家拔着短筹。”
《國語辭典》:半筹不纳(半籌不納)  拼音:bàn chóu bù nà
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二折:「觑敌军似耍,耍,万骑交驰,两军相见,咱手里半筹不纳。」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也作「半筹莫展」、「一筹不画」。
《國語辭典》:半筹莫展(半籌莫展)  拼音:bàn chóu mò zhǎn
筹,计算用的竹片,引申为计策。半筹莫展指束手无策,无计可施。如:「如此的状况,真教人半筹莫展。」也作「半筹不纳」、「一筹不画」。
《漢語大詞典》:点筹郎(点筹郞)
《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在房州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及得志,受上官昭容邪说,引武三思入宫中,升御床,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丑声日闻于外。"后以"点筹郎"指唐中宗。
分類:一朝朝见
《漢語大詞典》:点筹郎(點籌郎)
1.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在 房州 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及得志,受 上官昭容 邪説,引 武三思 入宫中,升御牀,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丑声日闻于外。”后以“点筹郎”指 唐中宗 。 元 杨维桢 《点筹郎》诗:“点筹郎,偶在侧,血指老人髯成戟。”
2.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在 房州 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及得志,受 上官昭容 邪説,引 武三思 入宫中,升御牀,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丑声日闻于外。”后以“点筹郎”指 唐中宗 。 元 杨维桢 《点筹郎》诗:“点筹郎,偶在侧,血指老人髯成戟。”
分類:中宗唐中
《漢語大詞典》:筹椀(籌椀)
放酒筹的器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 张芬 中丞在 韦南康 皋 幕中,有一客於宴席上以筹椀中緑石击蝇,十不失一,一坐惊笑。”
分類:酒筹器皿
《漢語大詞典》:筹添海屋(籌添海屋)
犹言海屋筹添。 明王錂《春芜记·庆寿》:“愿筹添海屋,算躋冈陵。”
《漢語大詞典》:筹饶(籌饒)
筹划增加财富。 严复 《原强》:“练兵乎,筹饶乎,开办乎,通铁道乎,兴商务乎?”
《漢語大詞典》:筹拨(籌撥)
筹措拨付。《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办运铜铅锡限期》:“覈计所领高低铜数,於一月限内筹拨。”
分類:筹措拨付
《漢語大詞典》:筹厝(籌厝)
见“ 筹措 ”。
《國語辭典》:筹措(籌措)  拼音:chóu cuò
计划措置。如:「筹措款项」。
《漢語大詞典》:筹垫(籌墊)
筹措垫付。清史稿·兵志十一:“实因开炼以后经费,与造厂工程本係二事,必须先行筹垫一年。”
分類:筹措垫付
《漢語大詞典》:筹儿(籌兒)
(1).谓事件,事情。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罢罢,夫人。你休缠得我无言,若还提起那筹儿也,扑簌簌泪满腮。”
(2).签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 固修 拿着筒儿,摇了一摇道:‘筹儿筹儿,你可不要叫我也掣了个二吾犹不足呢!’”
分類:签子事件
《漢語大詞典》:筹附(籌附)
谓筹措增加股银。《廿载繁华梦》第二三回:“我昨儿到‘耀记’坐坐,听説近来银口也紧些儿,还问我筹附五七万应支,只怕起的不易。”
分類:筹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