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筦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管勾 拼音:guǎn gōu
掌管。《宋史。卷三四七。郑穆传》:「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
《漢語大詞典》:管城
即管城子。 宋
杨万里 《霜寒》诗之二:“只缘 青女 降,便与管城疎。”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士大夫胸中无三斗墨,何以运管城?” 清
陈维嵩 《酬许元锡》诗:“昨宵饱看 冒 家灯,一寸管城老龙渴,掀髯狂作 许生 歌,食纸春蚕响不歇。”参见“ 管城子 ”。
《國語辭典》:管城子 拼音:guǎn chéng zǐ
1.毛笔的代称。唐。
韩愈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也称为「管城侯」。
2.泛指从事写作的人。《聊斋志异。卷一○。素秋》:「管城子无食肉相,其来旧矣。」
《漢語大詞典》:桩管(樁管)
储存保管。 宋
司马光 :“所有助役钱,令逐州桩管。” 宋
苏轼 :“於 江 淮 近便丰熟,州军、差官置场和糴白米五十万石,严赐指挥,须管数足,仍搬运至 真 、 扬州 桩管。” 宋
李纲 :“近闻有金字牌拨钱二十万緡、银二十万两、金三百两,赴 江州 桩管,听候朝廷指挥。取此犹可,若再取,即不堪命矣。”
《漢語大詞典》:丝管(絲管)
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入则歌姬舞女,击竹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 唐
杜甫 《赠花卿》诗:“ 锦城 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每府僚宴集其上,綺罗照野,丝管沸天,游人指点咨嗟,邈在仙境。”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古人之诗皆乐也,文人或不闲音律,所作篇什,不协於丝管。”
《國語辭典》:箫管(簫管) 拼音:xiāo guǎn
1.箫与管。《诗经。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文选。潘岳。藉田赋》:「箫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鞞𥐪隐以砰磕。」
2.单管的箫,即竖笛。《乐府诗集。卷六三。杂曲歌辞三。南朝宋。鲍照。升天行》:「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
《国语辞典》:兼管 拼音:jiān guǎn
除了主管本身的业务外,另外还管理其他的事务。如:「他除了负责本大楼的访客登记外,还兼管信件的处理。」
《國語辭典》:玉管 拼音:yù guǎn
1.乐器名。也作「玉琯」。参见「玉琯」条。
2.玉制笔管。隋。
薛道衡 诗:「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3.竹的美称。唐。韩琮〈风〉诗:「凉飞玉管来秦甸,暗里花枝入楚宫。」
《國語辭典》:管见(管見) 拼音:guǎn jiàn
自谦见识狭小。《晋书。卷五四。陆云传》:「苟有管见,敢不尽规?」
《漢語大詞典》:急管
亦作“ 急筦 ”。 节奏急速的管乐。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一:“古称
《渌水》今
《白紵》,催絃急管为君舞。” 唐
杜甫 《夜闻觱篥》诗:“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筦復风湍。”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之一:“一弄松声悲急筦,西看牕日犹嫌短。”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只愁画角楼头起,急管哀弦次第催。” 清 吴懋谦
《燕京秋怀》诗:“万里天涯真梦寐,征笳急管意茫茫。”
《國語辭典》:管下 拼音:guǎn xià
1.管理属下。《荀子。富国》:「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强之不足以禁暴胜悍也。」
2.在支配管辖之下。如:「你管下有二三十人,这点小事处理起来,有甚么难处?」「我在他管下任职,已有好长一段日子了。」
《國語辭典》:编管(編管) 拼音:biān guǎn
将受谪、流放的官员或罪犯加以组织、安置,令地方官吏加以管束。《宋史。卷四七三。奸臣传。秦桧传》:「王廷圭编管辰州,以作诗送胡铨也。」《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这婆子不合假装姑姑,同谋不首,亦合编管邻州。」也称为「编置」。
《國語辭典》:收管 拼音:shōu guǎn
1.收存看管。唐。刘禹锡〈〉:「其濠泗两州,令臣依前收管。」《红楼梦》第五六回:「每月每处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
2.旧时押解犯人交验后给予的證明文件。《水浒传》第二八回:「公人带武松到单人房里。公人自去下文书,讨了收管。」《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应天府送一个监生来,犯了赌博,来讨收管。」
《國語辭典》:管鲍(管鮑) 拼音:guǎn bào
管仲与其好友鲍叔牙。比喻深厚的友谊。晋。
傅咸 〈〉:「悦朋友之攸摄,慕管鲍之遐踪。」
《国语辞典》:管宁(管宁) 拼音:guǎn níng
人名。(西元158~241)字幼安,三国魏朱虚(今山东省临朐县东)人。汉末避乱居辽东三七年。归后,魏文帝拜为大中大夫,明帝拜为光禄勋,皆辞而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