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筦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兼管 拼音:jiān guǎn
除了主管本身的业务外,另外还管理其他的事务。如:「他除了负责本大楼的访客登记外,还兼管信件的处理。」
《國語辭典》:玉管 拼音:yù guǎn
1.乐器名。也作「玉琯」。参见「玉琯」条。
2.玉制笔管。隋。
薛道衡 诗:「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3.竹的美称。唐。韩琮〈风〉诗:「凉飞玉管来秦甸,暗里花枝入楚宫。」
《國語辭典》:管见(管見) 拼音:guǎn jiàn
自谦见识狭小。《晋书。卷五四。陆云传》:「苟有管见,敢不尽规?」
《漢語大詞典》:急管
亦作“ 急筦 ”。 节奏急速的管乐。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一:“古称
《渌水》今
《白紵》,催絃急管为君舞。” 唐
杜甫 《夜闻觱篥》诗:“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筦復风湍。”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之一:“一弄松声悲急筦,西看牕日犹嫌短。”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只愁画角楼头起,急管哀弦次第催。” 清 吴懋谦
《燕京秋怀》诗:“万里天涯真梦寐,征笳急管意茫茫。”
《國語辭典》:管下 拼音:guǎn xià
1.管理属下。《荀子。富国》:「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强之不足以禁暴胜悍也。」
2.在支配管辖之下。如:「你管下有二三十人,这点小事处理起来,有甚么难处?」「我在他管下任职,已有好长一段日子了。」
《國語辭典》:编管(編管) 拼音:biān guǎn
将受谪、流放的官员或罪犯加以组织、安置,令地方官吏加以管束。《宋史。卷四七三。奸臣传。秦桧传》:「王廷圭编管辰州,以作诗送胡铨也。」《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这婆子不合假装姑姑,同谋不首,亦合编管邻州。」也称为「编置」。
《國語辭典》:收管 拼音:shōu guǎn
1.收存看管。唐。刘禹锡〈〉:「其濠泗两州,令臣依前收管。」《红楼梦》第五六回:「每月每处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
2.旧时押解犯人交验后给予的證明文件。《水浒传》第二八回:「公人带武松到单人房里。公人自去下文书,讨了收管。」《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应天府送一个监生来,犯了赌博,来讨收管。」
《國語辭典》:管鲍(管鮑) 拼音:guǎn bào
管仲与其好友鲍叔牙。比喻深厚的友谊。晋。
傅咸 〈〉:「悦朋友之攸摄,慕管鲍之遐踪。」
《国语辞典》:管宁(管宁) 拼音:guǎn níng
人名。(西元158~241)字幼安,三国魏朱虚(今山东省临朐县东)人。汉末避乱居辽东三七年。归后,魏文帝拜为大中大夫,明帝拜为光禄勋,皆辞而不受。
《國語辭典》:管乐(管樂) 拼音:guǎn yuè
1.管仲与乐毅。两人为春秋、战国时的名臣。
2.比喻有大才的人。唐。
高适 〈〉诗:「未能方管乐,翻欲慕巢由。」
3.利用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笙、箫、喇叭等皆属于管乐器。
《國語辭典》:管押 拼音:guǎn yā
拘管押解。《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那潞州刺史坐厅,将郭威管押立于厅下。」
《國語辭典》:照管 拼音:zhào guǎn
1.照料管理。《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小师父引著他自去吃东西顽耍去了,那里还来照管?」《红楼梦》第五五回:「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
2.小心防范。宋。
杨万里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种义又是粗直之人,说话全不照管,早被一个禁子听见。」
3.包管,表示肯定的意思。《秦并六国平话》卷上:「汝可会事,归降秦始皇帝,主官还□□□不从,照管生擒。」
《漢語大詞典》:凤管(鳳管)
笙箫或笙箫之乐的美称。
《洞冥记》:“﹝ 汉武帝 ﹞见双白鵠集臺之上,倏忽变为二神女舞於臺,握凤管之簫。”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望石门》诗:“倾听凤管宾,缅望钓龙子。” 明
许三阶:“鸣凤管,吸龙川;歌扇软,舞衣斑。”
《國語辭典》:只管 拼音:zhǐ guǎn
只顾、尽管。《儒林外史》第三六回:「你作速料理你的事去,不必只管讲话了。」《红楼梦》第四四回:「里面凤姐心中虽不安,面上只管佯不理论。」也作「只顾」。
《國語辭典》:管取 拼音:guǎn qǔ
包管、准定。宋。
刘克庄 〈〉词:「君管取,有薇堪采松堪荫。」《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今指引到一个去处,管取情投意合,有个小小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