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筦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
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太史公曰:管蔡作乱,无足载者。
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太史公曰:管蔡作乱,无足载者。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例句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李白 箜篌谣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韩愈二十一·毛颖传〉~5738~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阙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阙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简释
管城子:指毛笔。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世说新语》中卷下《赏誉》
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于时朝野以拟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兴亡。
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于时朝野以拟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兴亡。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例句
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李郢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迹愧巢由隐,才非管乐俦。 秦系 山中崔大夫有书相问
诸君推管乐,之子慕巢夷。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未能方管乐,翻欲慕巢由。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典故
管领春光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六〈早春晚归〉
晚归骑马过天津,沙白桥红返照新。草色连延多隙地,鼓声閒缓少忙人。还如南国饶沟水,不似西京足路尘。金谷风光依旧在,无人管领石家春。
晚归骑马过天津,沙白桥红返照新。草色连延多隙地,鼓声閒缓少忙人。还如南国饶沟水,不似西京足路尘。金谷风光依旧在,无人管领石家春。
《三国志》卷二十九《魏书·方技传·管辂传》
「管辂字公明,平原人也。容貌粗丑,无威仪而嗜酒,饮食言戏,不择非类,故人多爱之而不敬也。」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辂别传》曰:「辂年八九岁,便喜仰视星辰,得人辄问其名,夜不肯寐。父母常禁之,犹不可止。自言『我年虽小,然眼中喜视天文。』常云:『家鸡野鹄,犹尚知时,况于人乎?』与邻比儿共戏土壤中,辄画地作天文及日月星辰。每答言说事,语皆不常,宿学耆人不能折之,皆知其当有大异之才。及成人,果明周易,仰观、风角、占、相之道,无不精微。……于是发声徐州,号之神童。」
「管辂字公明,平原人也。容貌粗丑,无威仪而嗜酒,饮食言戏,不择非类,故人多爱之而不敬也。」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辂别传》曰:「辂年八九岁,便喜仰视星辰,得人辄问其名,夜不肯寐。父母常禁之,犹不可止。自言『我年虽小,然眼中喜视天文。』常云:『家鸡野鹄,犹尚知时,况于人乎?』与邻比儿共戏土壤中,辄画地作天文及日月星辰。每答言说事,语皆不常,宿学耆人不能折之,皆知其当有大异之才。及成人,果明周易,仰观、风角、占、相之道,无不精微。……于是发声徐州,号之神童。」
典故
相关人物
管辂无年
相关人物
管辂
《三国志》卷二十九《魏书·方技传·管辂传》
辂长叹曰:「吾自知有分直耳,然天与我才明,不与我年寿,恐四十七八间,不见女嫁儿娶妇也。若得免此,欲作洛阳令,可使路不拾遣,枹鼓不鸣。但恐至太山治鬼,不得治生人,如何!」辰问其故,辂曰:「吾额上无生骨,眼中无守精,鼻无梁柱,脚无天根,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又吾本命在寅,加月食夜生。天有常数,不可得讳,但人不知耳。吾前后相当死者过百人,略无错也。」是岁八月,为少府丞。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辂长叹曰:「吾自知有分直耳,然天与我才明,不与我年寿,恐四十七八间,不见女嫁儿娶妇也。若得免此,欲作洛阳令,可使路不拾遣,枹鼓不鸣。但恐至太山治鬼,不得治生人,如何!」辰问其故,辂曰:「吾额上无生骨,眼中无守精,鼻无梁柱,脚无天根,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又吾本命在寅,加月食夜生。天有常数,不可得讳,但人不知耳。吾前后相当死者过百人,略无错也。」是岁八月,为少府丞。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例句
刘桢徒有气,管辂独无年。 张九龄 眉州康司马挽歌词
典故
相关人物
管埋舜祠
相关人物
刘炟(东汉章帝)
《风俗通义》卷六《声音》
昔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冷道舜祠下得生白玉管,知古以玉为管,后乃易之以竹耳。
昔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冷道舜祠下得生白玉管,知古以玉为管,后乃易之以竹耳。
例句
唯留一管人间吹,无德不能得此管,此管沈埋虞舜祠。 李贺 苦篁调啸引
《高士传》卷下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灵帝末,以中国方乱,乃与其友邴原,涉海依辽东太守,公孙度虚馆礼之。其后,中国少安,人多南归,唯宁不还。黄初中,华歆荐宁。宁知公孙渊必乱,乃因征辞还。以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就。宁凡征命十至,舆服四赐。常坐一木踏上,积五十五年,未尝箕踞。榻上当膝皆穿。穿著布裙、貂裘,唯祠先人乃著旧布单衣,加首絮巾。辽东郡国图形于府殿,号为贤者。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灵帝末,以中国方乱,乃与其友邴原,涉海依辽东太守,公孙度虚馆礼之。其后,中国少安,人多南归,唯宁不还。黄初中,华歆荐宁。宁知公孙渊必乱,乃因征辞还。以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就。宁凡征命十至,舆服四赐。常坐一木踏上,积五十五年,未尝箕踞。榻上当膝皆穿。穿著布裙、貂裘,唯祠先人乃著旧布单衣,加首絮巾。辽东郡国图形于府殿,号为贤者。
简释
管宁床:咏勤学,或指行事端正。清叶燮《叠韵答学山侄》:“漂泊未归元亮宅,支离合老管宁床。”
例句
管宁穿亦坐,徐孺去常悬。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忆葛藤木禅床
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 杜甫 严中丞枉驾见过
管宁纱帽净,江令锦袍鲜。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管宁虽不偶,徐韨傥相邀。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典故
相关人物
管宁祭礼
相关人物
管宁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管宁传》
宁常著皂帽、布襦、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荐馔馈,跪拜成礼。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又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窥于园圃。
宁常著皂帽、布襦、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荐馔馈,跪拜成礼。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又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窥于园圃。
例句
管宁存祭礼,王霸重朝章。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
《明皇杂录》
天宝末,群贼陷两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黄门宫嫔乐工骑士,每获数百人,以兵仗严卫送于洛阳。……禄山尤致意乐工,求访颇切,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大陈御库珍宝,罗列前后。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歔欷,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持满以胁之,而悲不能已。有乐工雷海清者,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支解以示众,闻之者莫不伤痛。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闻之赋诗曰:「……」
天宝末,群贼陷两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黄门宫嫔乐工骑士,每获数百人,以兵仗严卫送于洛阳。……禄山尤致意乐工,求访颇切,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大陈御库珍宝,罗列前后。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歔欷,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持满以胁之,而悲不能已。有乐工雷海清者,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支解以示众,闻之者莫不伤痛。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闻之赋诗曰:「……」
例句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王维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例句
将必继管萧,岂惟蹑应徐。 陆长源 酬孟十二新居见寄
《论语》卷七《宪问》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史记》卷六十二《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彊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彊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典故
相关人物
管仲相齐
相关人物
管仲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管仲〉~23~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典故
相关人物
荐夷吾
相关人物
管仲
鲍叔牙
《国语》卷六《齐语》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例句
鲍生荐夷吾,一举置齐相。 李白 陈情赠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