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凤筝(鳳筝)
筝的美称。 元 萨都剌 《手帕》诗:“尘拂凤筝笼笋指,梦回鸳枕衬桃腮。”
分類:
《骈字类编》:筝怨(筝怨)
唐 白居易 夜宴惜别 筝怨朱弦从此断,烛啼红泪为谁流。
《骈字类编》:筝箫(筝箫)
魏志张既传注楚不学问而性好游遨音乐乃畜歌者琵琶筝箫每行来将以自随所在摴蒲投壶欢欣自娱
《漢語大詞典》:鼓筝
(1).弹筝。后汉书·吕布传:“ 布 疑其图己,乃使人鼓筝於帐中,潜自遁出。夜中兵起,而 布 已亡。”新唐书·列女传·樊彦琛妻魏:“ 彦琛 卒,值 徐敬业 难,陷兵中。闻其知音,令鼓筝。”
(2).草名。又名结缕。贴地蔓生,根如线相结。尔雅·释草“傅,横目” 晋 郭璞 注:“一名结缕,俗谓之鼓筝草。”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忘忧 长乐 ,桃杷鼓筝。”
《漢語大詞典》:桓伊筝
见“ 桓郎笛 ”。
《漢語大詞典》:桓郎笛
《晋书·桓伊传》载, 桓伊 为 江州 刺史,善吹笛,独擅 江 左。 谢安 位显功盛,为人所谗, 孝武帝 疑之。会帝召 伊 饮宴, 安 侍坐。帝命 伊 吹笛,吹一弄后, 伊 请弹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慷慨。 安 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因以“桓郎笛”为巧用乐曲传达心曲的典故。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词:“笑 谢公 旷达,暮年垂泪,听 桓郎 笛。” 清 赵翼 《六哀诗·阿文成公》:“敢抚 桓伊 筝,聊破弥远钻。” 清 徐夔 《闻笛有忆》诗:“谁将清夜 桓伊 笛,吹入 山阳 向秀 心。”参见“ 桓伊三弄 ”。
《漢語大詞典》:云筝(雲筝)
有云状图饰的筝。 明 宋濂 《思春辞》:“歌扇但疑遮月面,舞衫犹记倚云筝。”参阅文献通考·乐考
分類:云状
《漢語大詞典》:轧筝(軋筝)
筝之一种。 唐 杜牧 《题张处士山庄一绝》:“好鸟疑敲磬,风蝉认轧筝。”文献通考·乐十:“ 唐 有轧筝,以片竹润其端而轧之,因取名焉。”
《国语辞典》:放风筝(放风筝)  拼音:fàng fēng zhēng
利用风力让纸鸢在空中飞动。如:「每到了春天,孩子们总爱三五成群在空地上放风筝。」《红楼梦》第七○回:「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著拿出个美人风筝来。」也称为「放纸鸢」。
《骈字类编》:筝笙(筝笙)
汉郊祀歌钟鼓筝笙云舞翔翔
《骈字类编》:筝催(筝催)
唐 白居易 杨柳枝二十韵 笙引簧频煖,筝催柱数移。
《國語辭典》:古筝(古箏)  拼音:gǔ zhēng
乐器名,弹拨乐器。外形为木制长方形音箱,板面成弧状,上面张弦,弦下有雁柱,唐、宋时弦数为十三弦,现已增至二十五根弦,最常见为二十一弦筝,传统上按五声音阶排列。古筝在民间极为兴盛,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因流派众多,而有尼龙钢弦、钢弦、丝弦之分,各有不同的特色演奏技法与音乐特质。也称为「汉筝」、「秦筝」、「瑶筝」。简称为「筝」。
《韵府拾遗 庚韵》:授筝(授筝)
贾彬筝赋温颜既缓和志向悦宾主交欢鼓铎品列钟子授筝伯牙击节唱葛天之高韵赞幽兰与白雪其始奏也寒澄疏雅若将畅而未越其渐成也抑按铿锵犹沉郁之舒彻
《韵府拾遗 阳韵》:筝娘(筝娘)
夷坚志南城陈不矜宿蓝桥驿梦见一仙女自言吾本蔡员外女幼善秦筝母字曰筝娘
《漢語大詞典》:筝妓
弹筝的艺妓。 清 吴伟业 《侠少》诗:“ 柳市 博徒珠勒马, 柏堂 筝妓石华裙。”
分類:弹筝艺妓
《分类字锦》:筝怨朱弦
白居易 夜宴惜别诗 筝怨朱弦从此断,烛啼红泪为谁流。
分类:离别